当前位置:首页> 堪舆大观> 玄门轶事> 正文

快速联系

玄门轶事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聊斋志异》:狐嫁女

分享到:
来源:中国风水业协会      作者:蒲松龄           2021-04-01 17:13
字号:T|T
《聊斋志异》:狐嫁女

历城中,有一座荒宅,本属世家大族,因常现妖异而废无人居,数十亩宇厦,掩映蓬蒿之间,荒寂日久,更是阴森,不但黑夜,就连白天也无人敢勾留片刻。

一日傍晚,几个书生饮酒谈笑,说起此宅,一人笑道:有谁敢进去寄宿一夜,我等便请他一桌酒席如何。

其中一个叫殷士儋的,起身应道:这有何难。

众人道:休要夸口,先去住上一夜再说。

殷公子道:看我今夜就去。

说完只带了一卷草席便去了。

众人送至门外,笑道:若有变故,只管大喊,别被鬼狐叼了去,也没个音信。

真有鬼狐,就捉来做个凭证,叫你们明日休想赖账。

一语说得众人大笑,都催他快去。

院中小径已完全没在荒草之中,幸有新月西照,门户可辨。穿过几近人高的蒿草,经几道游廊到后园,有一高阁。登上月台,遥望西天,半轮上弦月,已将落山,衔山一线,清辉将尽。凭栏远望许久,见四下不过是山石草木多一些罢了,并无怪异之处,不觉暗笑讹传荒诞。如此看了一会,便摊开席子,在月台上躺下了,满天星斗,清晰而凌乱,似要直坠下来。

很快到了二更天,迷迷糊糊有些想睡,忽听得楼下脚步声正紧,遂假装睡熟,不久一个丫鬟提着灯笼上来,见地上躺着一人,吓了一跳,连连后退,说:有生人在。后面人问:谁?答说:不知。一老翁道:待我去看。说着提灯上来,照着公子的脸,仔细瞧了瞧,释然道:原来是贵人在卧。这位殷公子,眼下虽是贫寒,不久高中,官至吏部尚书,实乃大富大贵之人啊。如今睡得正酣,我等小心就是,不可惊动了他。殷公子洒脱豪迈,想来亦不至加罪。说完领着众人在各处挂起彩灯。一时楼门大开,灯火通明,上上下下,人流往来不断。殷公子不知他们要做何事,又不便起身询问,乃稍稍转侧,咳嗽了几声,有意令众人知道自己并未睡熟。老翁闻声,忙自厅中出来,跪下请罪:小人无意冒犯,只是家有小女,择定今夜出阁,不想惊动了贵人,还请恕罪。公子听了,忙起身将他扶起,道:老太公快快请起。只是,学生偶一寄宿,不知今夕嘉礼,空手而来无以为贺,实是惭愧。老翁道:贵人光临,压除凶煞,已是大礼,若肯一同入座,则更令小人荣耀万分。公子道:老太公如此客气,学生从命就是。

公子随老翁到厅上,先前月色迷蒙,此中陈设,不曾细看,如今灯火辉映,一派华贵气象,尽在眼底,不觉惊叹。

才一入座,即有一老妇人出来拜见。

老翁道:此是拙荆。

公子起身作揖,恭敬有加。

俄闻楼下笙乐喧阗,一人快步通报:来了来了。

老翁一脸喜气,上去迎接。公子亦起身迎候。

不久,即有数人执红纱灯笼在前,引新郎上楼。

一个十七八岁少年,生得丰采韶秀,俊美异常。

老翁令新郎先与公子行礼。

少年不识其为谁,只望着他,唯恐错了礼数。

公子乃权作代主迎宾,以摈相执半主礼。

次后便是翁婿交拜。一切礼毕,方得入席。

只见丫鬟使女,如流水般端上酒菜来,玉碗金瓯,光映几案,这世上有的没有的,山珍海味,摆了满桌。

酒过数巡,老翁传话唤小姐来。

小丫鬟领命去了,却迟迟不见新人踪影。

老翁知是新人害羞,遂亲自起身去请。

不久,丫鬟嬷嬷们,前后簇拥着新人出来,步态轻盈淑慎。

但闻环佩铿锵,麝兰散馥,真真是天女下凡。

老翁命新人向公子及诸长辈一一叩拜行礼。

新人依言拜了,起身在母亲身旁坐下。

似这般容华绝代,直令公子不觉失礼多瞥了几眼。

酒饮得酣畅,老翁令撤下酒杯,换上金爵。

公子暗思,此物足可带回为证,令诸友信服。

于是偷偷放入袖中,假装喝醉,身子一倾,倚在桌上睡了。

众人只当是真醉了,各自小心,不敢惊动。

后不久,新郎告辞,一时笙乐大作,纷纷下楼而去。

老翁令收拾酒具,竟少一爵,桌上桌下搜寻不得。

正自苦恼,一人说:莫非是殷公子……”

一语未了,老翁连忙止住,唯恐公子听见。

又过了些时,楼上楼下渐渐静了下来。

公子微睁双目,见厅内一片黯淡,纱灯火烛,早已不复存在,唯脂香酒气,充溢四堵。

起身遥望东山,已然现出一抹朝晖,霞光脉脉。

伸手探袖中,金爵犹在。

不觉微微一笑,打着哈欠,从容下楼去了。

此时,诸位友人已先候在墙外,见他出来,都疑心是夜里逃出,天亮又摸进去假装睡了一夜。殷公子便自袖中取出金爵,又将昨夜之事一一说了。众人骇叹不已,赏玩着金爵,知此物绝非寒士所有,不由得不信。

后数年,公子高中进士,任职肥丘。一日,城中朱府宴请公子,朱老爷命取金爵来,仆人久去不归,正思遣人再催,一小厮过来小声禀了几句,老爷听了立时面露怒色,因有贵客在,不好发作,只叫仆人且将金爵换上。公子执一金爵,审视良久,觉其款式雕纹,与昔日荒宅中所得,竟是一模一样。心中惊疑,便问此物来历。朱老爷道:这是先大人在京为官时,觅良匠所铸。算得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宝物了。原有八只,小弟已藏多年,今日尊兄光降,特命取来一用,不想竟只剩了七只,疑心是哪个家奴偷了去,然而十年尘封如故,箱簏显是未曾开启,想来真是怪事。公子听了,已知其中缘故,笑道:金杯羽化矣。朱老爷亦举杯强笑道:可不是化了。公子道:然而,先生世守之珍,岂可缺失。晚生数年前,也曾得了一只金爵,与先生所藏,颇为相似,当以奉赠,以成完璧。朱老爷拱手道:如此甚好。但不知,尊兄所藏是何模样,如同出一匠,得成完璧,小弟定当厚报啊。这日宴罢归来,公子即遣人将金爵送至朱府。朱老爷先前听他如此说,只道是有一只近似的,但必不如自己所藏者佳,如今见了此物,登时呆住了,审视良久,益发惊叹骇绝。乃亲自登门拜谢,问这金爵究从何来。公子遂将数年前荒宅中遇狐之事说了。朱老爷点头道:这就是了。昔日闻狐狸神通,只是不信,不想千里之物,也能摄取,贵在只是借用,而终不敢自留啊。


注:文章取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