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学习强国> 正文

快速联系

学习强国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陈来: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分享到:
来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 陈来           2021-08-03 12:15
字号:T|T
陈来: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关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第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不应当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对比或推演,按照我的理解,其本质应当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的现代中国的执政党,在面对和承担如何把中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国家过程中,如何看待、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简单来说,“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今天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因此,“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能拘泥在这十个字的字面上去理解,也不应该一般地去关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理论结合点,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学术对话,更不需要纠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儒学经典文本的具体比较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拨开种种枝节,直指根本,要直接指向当代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带有历史的特点,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共产国际与中国党之间,在被视为普遍与特殊之间,中国的主体地位不能突出。因此,从今天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正题和主题,更能突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之一义,而不是全部。不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是不能移位的,立足点和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党的路线要转型,理论路线也要转型,理论中心和重点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说过,是用马克思主义为“矢”,去射中国这个“的”,“的”就是目标。因此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中国实际和中国问题具有目标的意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任务和使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经历了重大变化和根本转向,这就是从革命和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中心。九十年代以来,党更加明确了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承担的当代责任,这就是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以来,党的理论和路线进一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面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出了一系列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提法。今天作为执政党,党和政府至少面临着、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发展文化传承、保持民族统一、寻求社会和谐等重大而基本的任务。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其价值,必须在思想上真正从以社会革命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和谐为中心,明确认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前提下,真正从中华民族的立场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目标,引领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总主题。应该说,中华文化是中国梦实现的条件,中华文化为中国梦的目标提供了价值内涵的基础,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其基础。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动力,民族精神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培育的、涵养的,这是鼓舞我们今天去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根源。当然,实现中国梦必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时代价值结合起来,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中华文化的转化创新是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式和路径。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马克思主义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轮子,因此不需要纠缠于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要肯定双方在实现中国梦历程中的地位作用,共同地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来服务。

第三、对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二十世纪的口号,今天我们要更加突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讲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个马克思主义应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主体,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新理念为主体,反对僵化主义、教条主义。正确对待传统和儒学的问题属于文化的问题,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同时不断开辟着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主张为我们正确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指示了方向。

习近平在其系列重要谈话中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理性思维、文化成果,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又指出,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的价值追求,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道德,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条件。讲话还指出,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共同的价值,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价值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文化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意义,这是讲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讲话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历史、文化的根本,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从而在根本上阐明了中华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历史根源、文化命脉,提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自觉地把中华优秀文化作为重要基础和源泉,使二者有机联系在一起,融合为一体。这些提法都是党的历史上所没有的,显示出习近平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又作了全面推进和大幅深化,值得高度重视。

因此,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今天的时代,就是如何确立中华民族的立场、认识中华文化的意义,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华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等。习近平系列讲话对此作了新的发展,按照讲话的精神,中华文化不仅是精神家园的支撑、先进文化的基础,在根本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植根在中华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把中华优秀文化作为自己的深厚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道路的历史展开,中国道路是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进一步确认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根据讲话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大地的伟大实践,以中华民族为实践主体,必然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依赖于中华文化的精神支撑;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的奋斗目标,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精华,弘扬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必须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优秀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简单地追求强国富民,而且是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价值理想的实现。讲话力图理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和中华文化紧密结合,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确立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这些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系列重要谈话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文献,也是我们处理传统文化、儒学和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基础与指针。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大方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不断开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新局面。

20179月发表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