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公开场合就传统文化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无论是话语形式还是内容指向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情怀,这些讲话让传统文化再度回归我们的视野中心,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论。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新论立论科学,内涵丰富
立足于新的时代坐标系统阐述了坚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斥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中国民众从未如此地“接近”现代化,感受着现代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一些人迷信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和西方现代化价值理念,以致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我国现代化的“源初”,这是相当危险的。习近平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并以传统文化来破题,“敲醒”那些走到弯路上的人,让他们“迷途知返”。他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立足于新的文化境遇重点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习近平认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是“持续推进文化多样化”。为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大放光彩,就必须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立足于新的发展形势深刻阐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中国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在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的关系上,习近平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传统文化与中国治理体系的关系上,习近平认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比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等,这些都能给中国共产党今天治理中国提供重要启示,必须要加强研究和认真学习。在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上,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高深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比如“道即阴阳”、“道法自然”等,这些都可以为解决当代全球性议题提供有价值的理念。这些传统文化精华,可以 “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传统文化新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为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习近平传统文化新论告诉我们,在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上必须坚持三大原则:一是批判地继承原则,既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又要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二是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原则,即要联系实际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坚持“百鸟和鸣”的原则,即要让所有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传统文化因子“活”起来。
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新论告诉我们,要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非马思潮的消极影响,就必须要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等反马非马思潮最有力的举措就是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为此,必须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回答事关全局的实践课题,着力探究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正确解析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着眼于对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努力探索大数据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新途径新办法,“主动出击”,占领舆论信息传播制高点;必须抓住党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引领人们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防范错误思潮扩张的长效机制,这包括建立起传播错误思潮的惩处机制、完备的网络信息流动监管机制等。
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社会治理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习近平的传统文化新论告诉我们,尽管中华文化发展受到了外来文化这样和那样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始终都是附属的,从未主导过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质,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现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只能也必须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习近平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生活化,促进广大民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坚守与包容的关系;必须构建中国特色文化话语体系,学会用植根于中华民族基因的“传统话语”来讲理论、说道理;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创造性地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