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11月28日至29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的“《周易》古经本义及其解读方法总结与探索前沿论坛”在济南召开。会议围绕与会专家在《周易》古经解读方法和疑难卦爻辞具体解读上取得的前沿成果展开交流,并采取全新的研讨模式,基本省去传统宣读论文环节,尝试打造真正的论辩性论坛。希望通过学者们的讨论,推动《周易》古经本义的阐释工作,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语言文字学家杨端志、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大学教授林忠军等出席开幕式并做了开幕致辞。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讲席教授、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也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拨冗莅临,并发表感言。
杨端志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易学得到充分发展,取得骄人成绩。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刘大钧先生及其团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本次大会的主题,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历代易学研究者都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这是中心在经过几十年全面、历史地研究基础上,在《周易》古经本义研究的条件已经成熟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再次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林忠军教授表示,这个会议的主题很有价值。研究《周易》本义在当下非常重要,尤其新出土的文献不断出现,为我们研究本义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周易》本义,应当认识到文字训诂学、史学、象数学、以经解经四种方法的重要性。相信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成效,对学术界也能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围绕何为《周易》古经本义?如何探究本义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黄黎星教授提出仅仅讲《周易》古经本义是无法具体界定的,应寻求我们共同认识的基础。林忠军教授认为本义虽然肯定是存在,但不可能绝对复原作者之意,而只能去接近它。张克宾教授认为追求本义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如盲人摸象,虽未必能把握全象,但终究没摸到牛身上去。李尚信教授认为,尽管今古有异,但也有共通性,我们通过同理心去接近古人写书时的想法,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古书。他提出了解读古经本义的七条原则,指出本义解读中存在许多不注重文本核心思想分析和语言分析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是由于受到王弼“言者明象”“得象忘言”思想影响的结果。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我们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更接近古经本义。中国人民大学温海明教授认为,我们追求本义可以创新,但讨论本义,《易传》仍是最权威、最可靠的,需要以传解经。
其次,会议围绕与会专家各自的古经解读方法展开讨论。针对复旦大学哲学院何益鑫老师提出的“《周易》本事说”,诸位专家从什么是“本事”、将《周易》古经理解为商周时期的历史再现是否合理、是否能明确证明文王、周公与卦爻辞的对应关系、象数方法在《周易》本事中处于何种地位、《周易》古经叙事与说理的关系、是否是在回避一些挑战性证据的情况展开的论证等不同角度提出质疑,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围绕温海明教授提出的“卦变是理解卦爻辞的总纲”观点,诸位学者从历来对《无妄》卦卦变的争议、卦变的方式是否只有一种、《易传》中的一些文辞是否有必要被理解为对卦变的描述、卦变是否会导致对一卦自身内涵的损害、卦变是否为文王所创等问题出发,进行了激烈的论辩,但因为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暂未形成基本共识,但与会者也一致认为,通过辩论很受启发。
最后,会议围绕与会专家对《周易》古经部分卦爻辞的具体解释进行研讨。其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尚文华从生存论角度对乾卦的分析与邹昱州从卦变角度对姤、小畜、大有卦卦爻辞关系的解读,引发了与会专家激烈争论,达成了部分共识。李尚信教授、张文智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彬教授从不同角度对涣卦的诠释,国际易联学术部委员寇方墀女士、复旦大学中文系谢金良教授、新疆特克斯周易学会会长靳文涛先生分别对中孚卦、丰卦和大有卦的解读,也都引起了在场学者的广泛讨论,多数学者形成了部分共识。齐鲁师范学院曾凡朝、沈阳大学张国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牟丰勋、山东大学李秋丽、同济大学谷继明、中国人民大学韩盟等诸位学者也在线上线下积极参与了讨论。
刘大钧先生在莅临会议现场时,对本次会议研讨主题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诸位后辈学者珍惜时光,为推动《周易》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闭幕式上,温海明、靳文涛、牟丰勋、谢金良、刘彬、寇方墀、何益鑫诸位学者分别发表了会议感言。诸位与会专家在会上、会下都一致表示,此次会议在形式上有大胆创新,是一次真正贯彻了研讨的学术会议,是一次在研讨方式上有示范意义的学术会议;大家同时表示,此次会议由于研讨深入,在研讨内容方面也收获很大,开得非常成功,非常有意义,特别希望今后能够将其继续举办下去,不断取得新的共识。李尚信教授表示,本次以辩论为主的会议形式,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尝试,表示要顺应与会学者的愿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与学者同仁一起合作,将这一主题的研讨辩论开成一个系列的论坛,在持续的研讨中,使《周易》古经本义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本次会议经过激烈的学术交锋,已达成了一些共识,但由于研讨辩论时间的短暂以及问题的重大,也有大量的问题并没有达成明确的结果以至还存在巨大的分歧,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与研讨碰撞中继续加以磨合,继续求同存异。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沈阳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国际易联、中国孔子研究院、新疆特克斯县周易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报》及山东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