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风水研究专栏> 正文

快速联系

风水研究专栏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李敏:刘基堪舆思想与明代南京城的营建

分享到:
作者:李敏           2021-01-13 15:57
字号:T|T
李敏:刘基堪舆思想与明代南京城的营建


文章论述中国古代堪舆思想对明代南京城规划的影响,并从现代科学角度对堪舆思想进行分析,为明代南京城遗存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刘基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精通术数,尤善堪舆,是明初南京城的主要设计规划者。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种建筑活动无不受到堪舆的深刻影响。

1道家堪舆学及其蕴含的科学理念

1.1道家堪舆学

堪舆也称“风水”。“堪舆”一词最早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释义“堪舆”:“堪,天道;舆,地道。”可见堪舆是研究“天地之道”的学问。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堪舆拥有的信众数量庞大、阶层分布广泛,其民间生命力一直存续至今。但由于其有迷信的成分,导致堪舆文化往往伴随着争议。

1.2堪舆蕴含的科学理念

堪舆,实际上是融合了建筑规划学、景观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通过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营造良好的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堪舆在我国的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和营造中渗透广泛,是中国古代建筑建造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技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虽然堪舆含有一定的迷信成分,但不能因此否定其科学性的存在。

1.2.1堪舆是中国古代建筑规划学

中国建筑发展数千年,从城市、村镇、民宅,宫殿、陵墓、寺观,到规划、选址、设计,再到营造、维护,都有堪舆的明显痕迹。堪舆是中国古代建筑规划哲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规划史有深远意义。1.2.2堪舆是中国古代景观学

在堪舆选址中,讲究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四象全备且形态要好。古人对“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的追求,反映出理想景观的基本哲学原则,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凝集了中国人在景观学方面的智慧。

1.2.3堪舆是中国古代地理学

在古代堪舆又被称为“地理”,堪舆师也被称为“地理师”。《周易》是堪舆的理论基础,《周易·系辞上传》记载:“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堪舆作为中国古代地理学,按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机地认识天、地、人的关系。

1.2.4堪舆是中国古代生态学

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在《风水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风水很早就能引出契符当代诸如生物圈或生态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的许多真知灼见。例如风水之注重‘水’‘风’‘土’‘气’,种种有关论述,以至其模式化的表述形式,同当代科学注重地球生物圈中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以及一些重要概念或理论的模式表达相比较,往往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因此,堪舆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生态学。

2刘基及其堪舆思想

2.1刘基简介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精通术数,尤善堪舆。他是明朝开国元勋,辅佐朱元璋开创明朝、完成帝业。他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在中国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2.2刘基的堪舆思想

《明史·艺文志》收录刘基四部堪舆著作,分别是《金弹子》《一粒粟》《披肝露胆经》和《地理漫兴》。

《地理漫兴》从点穴、明堂、水势、龙虎、案山、朝山、水口砂等方面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论述,以山川形势为主,反映了刘基的建筑堪舆思想。刘基在《郁离子》中提出“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堪舆是为了在选址过程中优化协调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来达到“善盗”的目标。刘基堪舆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天人观和生态观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3明代南京城的营建

《明太祖实录》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初,建康旧城西北控大江,东进白下门外,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卑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明太祖朱元璋对南京城进行规划改造,由刘基负责宫城位置的选址。

晋代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南京虽然号称“龙蟠虎踞”,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堪舆理论发挥的余地不大。北玄武为玄武湖,东青龙为钟山,南朱雀为秦淮河,西白虎为清凉山,宫城的位置“龙穴”只能在这四灵包围之内寻找。清凉山、石头城一带地域狭窄,濒临大江,不宜建新宫。按照中国传统堪舆理论来看,南京位于长江以南,水之南为阴性。因此,刘基选择“钟山之阳”的燕雀湖为宫城新址,是所谓“刚中之阳”;钟山“龙脉”向西延伸依次形成富贵山、覆舟山、鸡鸣山等,是所谓“龙尾”;宫城的中轴线正对“龙尾”上的富贵山,可以引钟山灵气入“龙穴”。

刘基依据传统堪舆理论,根据南京自然地理环境,确定填平燕雀湖作为宫城“龙穴”,这与中国古代都城选址有两点相悖之处:一是卜地相宅不应选择地势低洼之所。《管子·度地篇》:“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汉书·沟洫志》:“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其水势所不及。”说的都是此观点。刘基所选宫址是中国宫城唯一建造在低洼之地的特例。二是宫城位于城垣的东隅,也是有违古制的。该选址是朱元璋的“皇权神授”思想、“相天法地”思想和当时道教文化在南京特殊地理位置条件下“融合”的产物。

在规划京城城墙时,刘基等人为了体现朱元璋“皇权神授”的统治地位,主要采用仿效宇宙天象投射的思想,并根据南京的特殊地理条件,利用旧有城垣等进行设计建造。京城城墙平面图呈“南斗星”与“北斗星”聚合形。自通济门(不含通济门)至三山门为“南勺”市区,自通济门(含通济门)至太平门为“北勺”皇宫区,两斗柄之间为军屯区。刘基将新宫宫址选在燕雀湖,可以将皇宫设置于北斗的斗勺内,彰显皇帝的尊贵。

堪舆基于农耕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熟,具有丰富的哲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这一综合性理论。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是相通的,天、地、人“三才”共同构成统一机体,都城和国家都是这个机体的反映。明代南京城在设计建造时,依据堪舆术理论,仿效宇宙天象投射,形成自成一脉的都城构造体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对明代南京城遗存(包括明故宫遗址、明代京城城墙即现在的南京城墙、明代外郭遗迹等)进行保护管理时,应深入研究其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以便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