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风水研究专栏> 正文

快速联系

风水研究专栏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张清渊:风水理论重点(二)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作者:张清渊:南京师范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名誉院长兼教授           2023-05-22 17:16
字号:T|T
张清渊:风水理论重点(二)

6.水质分析原则

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分别土色,甚至挖土井察看深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嗅,水黑而苦。宋代黄妙应所著《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色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味温,主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

刘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喜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

水面镜象映射,水体形象,更可丰富空间意象,亦为风水家所重。如

风水所谓:左水为美,要详四喜,一喜环弯,二喜归聚,三喜明净,四喜平和。水本动,妙在静,静者何?潴则静,平则静。

论水质,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至于流水曲折盘旋,穴前及内堂与外水相辏,潆回留恋于穴前,方名朱雀翔舞,与基址之主山呼应,如臣如宾,成朝揖拱拜之势,群臣都俞,风化斯淳,宾主雍容,情味相投之气象。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村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氡。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哑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此为孔明士兵误饮毒泉,孟优以龙池乳汁(如图)解治的传说。据传当初诸葛亮(孔明)得孟获之兄孟优,以龙山峰龙山岩洞天福地之龙山乳汁配上当地草药解其哑泉之毒,据说孟优献给孔明的龙山泉乳汁之宝地,即为唐代南诏古国第一代开国君王细奴罗之耕作发源地,是为当今云南省巍山县(当地名为龙滩殿)境之巍宝山入山的第二座宫庙文昌宫,内中有如明镜的龙池,而此龙池之乳汁却与相隔不到二公尺旁边的龙井之水,竟不在一个平面上,这可以说是活灵活现的“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若读者能到这里喝上一杯龙池清香茶,润润喉,提提神,姑且不论是否能增长智慧,或者帮助学生的考试运及当官的升迁运,或是去病除邪,消阴去魔,但总该是一种难得无上美好的享受,此地笔者曾多次前往赞赏,若读者有此雅兴笔者可为向导,一以助兴,二以赞赏此南诏国之发源的龙脉宝地。

孔明问泉水之故,有老叟答曰:“军所饮水,乃哑泉之水也,饮之难言,数日而死。此泉之外,又有三泉:东南有一泉,其水至冷,人若饮水,咽喉无暖气,身躯软弱而死,名曰柔泉;正南有一泉,人若溅之在身,手足皆黑而死,名曰黑泉;西南有一泉,沸如热汤,人若浴之,皮肉尽脱而死,名曰灭泉。敝处有此四泉,毒气所聚,无药可治。”

云南省腾冲县有一处“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但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剧毒物质。在这种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阴阳宅。

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辨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个原则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7.坐北朝南原则

民间流传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确实是众神之王,是与人世相对的天国的主宰,并且,人间的皇帝以及冥国的阎王等等三界十方也都是由玉皇大帝来统领。由民间神话传说演化而来的《西游记》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个场景:进入天国的大门南天门,通衢大道直通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这就是玉皇大帝办公的衙门,这就相当于民间皇帝的朝廷。天上的朝廷里,玉皇大帝也是南面而坐,中国古代以北为正、为尊,因此皇帝、首领们都是面朝南而坐,称王、称霸叫“南面而王”、“向明而治”。

从殷墟卜辞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认为,商代四正方位正附合《说卦》载道:“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离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响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论语·雍也》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

以儒家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以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时间的关系这三个重要的范畴支撑着人们的价值体系,儒家对于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可以跨越时空的局限而与时俱进。

齐鲁文化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与他人相处的和谐的行为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存氛围。二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存环境。风水学表示方位的方法有:其一,以五行的木为东、火为南、金为西、水为北、土为中。其二,以八卦的离为南、坎为北、震为东、兑为西……。其三,以干支的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以地支的子为北,午为南……。其四,以东方为苍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玄武。或称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表现了完美的风水气象;而坐北朝南,则体现了“南面而王,北面而朝”的忠君思想,这也与地磁能量的由北向南而发射之地磁能量网之收放不谋而合。

中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陆地分布大部分在北回归线(北纬二十三度二十六分)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坐北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

1)坐北朝南的房子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度。

2)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孩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

3)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4)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5)朝南的房子由于受到阳光比较充足的照射,可以避免潮湿,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6)坐北朝南的玄空元运比较长(因正合地磁的方位),布局运作好搭配。

清末何光廷《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人丁稀少。”这就是要避免西北风。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坐北朝南原则是针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以为顺应天道,而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并顺着地球磁力场发射的自然法则相互呼应,如此可颐养身体,陶冶情操,而使地灵人杰,福及社稷乡里。

8.适中居中原则

风水理论主张山脉、水流、朝向都要与穴场协调,房屋的大与小也要协调,如房大人少不吉,房小人多不吉,房小门大不吉,房大门小不吉。清人吴鼒在《阳宅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东盈西缩,定损丁财。”

《论语》中提倡的中庸,就是执中贯一,不偏不倚,就是无过与不及,以此教人行为处事选择最佳方位,以便合乎正道,阴阳平衡就是适中。儒、道两家观念虽有差异,但都属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模式。所谓“天人合一”,从价值观上,就是肯定人与自然皆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但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同时也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形成和谐、统一的天人关系,才是人类赖以持续生存和永续发展的理想境界。这正与现今的自然生态保育的环保观念相合。

《管子·白心》曰:“万物均,百姓平矣。”《管子·五行》指出:“人与天调,则天地之美生。”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万物均衡”,“人与天调”,“禁发有时”,取之有度,才能达到天地自然,生态平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可见中华民族的风水堪舆学的自然生态保育观念比现今的环保意识早了几千年。

适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居中,《太平御览》中有记载:“王者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洛阳之所以成为九朝故都,原因在于它位居天下之中。也如同现在的银行和商场只有在闹市中心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发而生乎万物。”五气即五行之气,乃生气夫一气分而为阴阳,析前为五行。虽运于天,实出于地。行则《葬书》:“五气行乎地中,之别名也。万物发生,聚则山川融结。融结者,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也。《葬书》:“若伏若连,其原在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即是指山野之势。山龙大多是起伏格,其势有高有低,有昂有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平岗之龙,多仙带之格,其势屈曲摇摆,逶迤活动,好像蛇行,似飘带飞舞。平地之龙多平受之格,其势脉落平原,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微微有势,高一寸即是山,低一寸即是水。

重点指出在“高一寸即是山,低一寸即是水,取其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彰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哑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因此可见适中的风水原则早在先秦时就产生了。

9.葬乘生气原则

气,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论者认为它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论者认为它是客观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认为,气无处不存在,气构成万物,万物无气不能生,气不断运动变化。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宇宙各星球尚未运转之时,一切皆为真空状态,是为无极,当宇宙之各大银河星系之各个星体各自循着一定的轨道作有秩序而有规律,并以一定的速度与方向运转时,即生太极。但刚开始运转时万物尚未化生,唯有电磁气而已,及至各星球的运转而产生阴阳两气,其静极不动为阴气,阳气清轻升于天,阴气重浊降于地,阴气静时为山,而阴阳二气交媾万物化生。阳施阴受,如同女人为阴育胎孕,但胎儿皆由阳门而生,故阳阴二气之分布犹如女人全身属阴,独生门为阳,故胎儿必由阳门而生。此正如地理龙脉宝穴之乳突属阴,窝钳属阳之理相同,因此更证而得知万物皆阴育而阳生也,故而龙脉宝穴之穴情以阳为生,以阴为死。龙脉宝穴以阴来阳受始能结穴。故而物物有太极,太极有阴阳,故而物物有阴阳。宇宙星际以气为阳,以星球为阴;星球又以面光为阳,背光为阴;天以日为阳,月为阴;地以山为阴,水为阳,以气为阳,水为阴;而气又以天光之气为阳,地灵之气为阴;人以男人为阳,但阳申有阴,男人之阴为阴茎,但充气以为和。女人为阴,阴中有阳,负阴抱阻,故以生门为阳,但此阳皆被阴所包。植物以树木为阴,花草为阳,而孤阳不生,孤阴不育,因此宇宙万物及风水地理皆须阴阳交媾始能结穴,也因此葬人之骨骸或生基吉祥物始能孕育出地灵人杰之象也。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朱张载云:“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形尔。”气,有生气、死气、阳气、阴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在风水术中是一个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宇宙是很大的气场,场内的气受外部环境影响就会流动、变化。空气与地气互相交流,在地面上横行,就成为万物生化的生气。生气能使生物生长、发育。例如春天到来,放在屋内的种子自会发芽就是生气的作用。

风水术实际是相气术

气是万物之源,气变化无穷,气决定人的祸福。阴阳二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要避死气、乘生气,要结合阴阳五行,实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气”,有了“生气”就能富贵。因此,风水术实际是“相气术”。

由于季节的变化,太阳出没的变化,使生气与方位发生变化。不同的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就不同。生气为吉、死气为凶。人应取其旺相,消纳控制。《管子·枢言》:“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黄帝宅经》认为:正月的生气在子癸方,二月在丑艮方,三月在寅甲方,四月在卯乙方,五月在辰巽方,六月在乙丙方,七月在午丁方,八月在未坤方,九月在申庚方,十月在酉辛方,十一月在戌乾,十二月在亥壬方。风水罗盘体现了生气方位观念,以为格物致知之识,风水理气派很讲究这一套。

明缪希雍《葬经翼·望气篇》:“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蔼蔼,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云气不腾,色泽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干涸,如是者,非山冈之断绝于掘凿,则生气之行乎他方。”可见,生气就是万物的勃勃生机,就是生态表现出来的最佳状态。

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识别生气的关键是望水。“气者,水之母,水者,气之止。气行则水随,而水止则气止,子母同情,水气相逐也。夫溢于地外而有迹者为水,行于地中而无形者为气。表里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气趋东趋西,即其水或去或来而知之矣。行龙必水辅,气止必有水界。”这就很详细的解释水和气的关系。

生气,亦是指生意焕发,是宇宙万物生命的元素,万物生长发育的阳盛之气。只有得到生气,方能有好的吉兆。风水的理气以八卦九星、五行生克运转找寻“生气”方位。

气外透于形,所以,我们可以透过“外形”而察看内气是否是“生气”,是为内观外照,因此凡是寻龙点穴,必须细嫩清秀,最怕山峦丑恶。

山粗恶,气暴;山单寒,气微;山散漫,气散漫;山虚耗,气虚耗,其他如凹缺、峻急、臃肿、瘦削、突露、破面、高压等类型,都可以从外形而查看内气的吉凶祸福,从而推断龙穴的吉凶。

大凡山青水秀、水抱山环、地势开阔、龙砂平缓、结穴成形成格,而形成的气场为好气场,为吉祥之气。

凶山恶水,水走砂飞,地势幽深,龙砂急走带尖,水流直冲所形成的为凶气场,其为不祥之气,风水学上称作“煞气”。砂尖、水急,使气聚得更紧密,产生的力也更大,对人的影响也更大。

龙脉山峦清秀则出人清秀,龙脉山峦丑恶则出人丑恶,不但寻龙点穴是这么回事,就是到了一乡、一镇、一村,如果见到山形丑恶,那当地的人一定有很多是凶险好斗之人。

凡是寻龙点穴,必须收敛束聚,凡是懒袒阔荡散漫一定无穴,若误葬,则使人贫困渐绝。立穴必须有平坦缓柔的地方才能结穴,若不慎于峻急之处立穴,肯定出官讼,而有兵祸牢狱之灾。立穴的地方不见藏聚,而见突露受风。这样结穴的,大多数是单寒龙,龙孤就没有生气,没有生气之地,怎么能结穴呢?

《雪心赋》:“追寻仙迹,看格尤胜看书;奉劝世人,信耳不如信眼。山峻石粗流水急,岂有真龙,左回右抱主宾迎,定生贤佐。取象者必须形合,入眼者定是有情。但看富贵之祖坟,必得山川之正气。”又曰:“何年兴,何年废,鉴彼成规,某山吉,某山凶,了然在目。”

10.合乎理气原则

《灵城精义》:“地无精气,以星光为精气;地无吉凶,以星气为吉凶。今之论堪舆家者,类以形体为体,天星为用,甚至以形体为实,天星为虚,而竟置星学于不讲,岂知宇宙间精光在天,体魄在地,卜地而不及天星,则体魄止死块耳。盖下之河岳,即上之天辰,原非二物。如天东有苍龙,在九天谓之苍天,其下即为东岳,北有玄武为玄天,其下即为北岳;南有朱雀谓之炎天,其下即为南岳;西有白虎谓之昊天,其下即为西岳;中有北极谓之钧天,其下即为中岳。又如上有天河天汉,而下即有长江大河;上有三垣九野,而下即有垣局以域王城,有分土以域九州;上有十二次舍三百六十五度,而下即有十二支辰分限。”

堪舆学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密切配合,其研究范围包括:天文、地理、水文、射电、气象、地质、景观、生物生态环境、室内布置、建筑、奇门遁甲、易经、命理学、占筮等所有学问的配合运用。

阴宅与阳宅虽然原理相同,但祸福与影响力也同样重要,阴宅主静而效应较慢而长远,阳宅主动,效应较快而短。所以古代建都之地,山水必大聚,而中聚则为城市,小聚则为坟穴之地。再者,阳宅是明的,可以随意隔间或修改,甚至不适合可以搬走;而阴宅是暗的,在土里面看不到,只能凭经验以及理数来推算,一旦葬下去,起码八年或十年以上,而且有些家族相关成员众多,改葬不易,故于处理上与了解,不得不加以审慎。

风水有三才理气与峦头之分,三才者“天、地、人”。天之道主阴与阳,地之道主柔与刚,人之道主仁与义。天有寒暑、风云、昼夜;地有山川、河岳;人有五伦,各有其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堪为天道,观天文;舆为地理,察山川河岳。

天道为理气,地道为峦头;风水师多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因为凡看风水,理气与峦头二者不能偏废。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派别,各个流派的理论、术语、操作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各门各派在看待和剖析风水的角度各不相同。

伏羲氏画八卦,神农氏发明农耕、医药,推广易经为“连山易”,以辨方定位,十天干、十二地支的运用,形成了后代仰韶文化、黑陶文化、半坡山文化的美丽石器彩色和绚丽生活环境,到了黄帝发明指南车,就正式有了“辨方定位”的工具,可以分出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位置,又有九宫奇门遁甲和归藏易经的文明。

故理气学说,可以说大都源自于先、后天八卦,若不研熟八卦变化就妄谈格局,必有本末倒置之疵。故研究这门学问,必须从八卦开始;了解先、后天八卦,也就是河图与洛书的变化及其互动关系。

上堪天文,下察地理,是名堪舆。掌握天星的变化,了解地气运行的原理,察知天星与地气交结之点,而能乘其旺气而发达,避其衰气而免于凶应,此即堪舆师之责,亦是研究阴阳宅目的之一。

所谓“理气”,即是了解阴阳五行气势运行与变化,而施以调理使之中和而已。五行之变化旨在取其中和,中和即中庸,阳盛则阴衰,阴强则阳弱,不偏不倚谓之中,譬如水生木,故水能养木,而水如过盛,木则为水所漂,非但木难受水之生,反受其害。

八字命理学、紫微斗数和堪舆之术,同样依循阴阳、五行与四时、四方,加以结合运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与“春、夏、秋、冬”四时相配合,并且和“东、西、南、北”四方对应,四方与四隅则形成八卦,八卦再衍生六十四卦,由此而结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的、永恒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之中所存在的阴阳五行,将因为相生或相克的交互感应,而发生了顺应宇宙天地、自然循环规律性变化,其变化的结果,对人类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盛衰过程,吉凶祸福。

有关风水理气,派别甚多,有三元、三合、玄空、六十四卦、挨星理气等,理论繁杂,但有合理亦有不合理者,故堪舆家常有“真峦头、假理气”之谓。

理气者以三元九运、阴阳五行、先后天八卦并用,颠倒顺逆兼施,挨星以受气之元运为主,山向飞星,与客星之加临为用。如有水路,则尤其重视,衰旺凭水,权衡则是在星之理气。

堪舆理气分成各种派别,每派之下,复分数小派。主理气,偏峦头,或重奇门,或重道功,其门户之见是根深柢固的,各门各派都标榜着所谓“独门秘诀”,事实上,无论是何门、何派皆各有特点,其理皆一,只要深入的研究就不难明白,所以真正懂堪舆学的人,是将各门、各派的特点,应当等量齐观,灵活运用是最主要的关键,融合各派的特长,如此才能弃置各派之偏见,也才能发挥堪舆学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