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堪舆大观> 中华宝地> 正文

快速联系

中华宝地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山西碛口李家山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2020-09-16 11:37
字号:T|T
山西碛口李家山

山西碛口李家山

就像谢晋发现了河南的郭亮村一样,吴冠中发现了黄河边上的李家山。

1989年10月,当70岁高龄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沿着山路走了许久。走近这个小山村的时候,大画家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从外边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李家山在山西临县碛口镇的南山,距碛口不足十华里。渡过湫水河,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从河南坪顺着简易公路往上爬,沿途可以远眺吼声如雷的黄河大同碛;一条是顺着黄河畔,从叫麒麟滩的河滩往下走。

李家山一带集聚了黄土高原所有的特色。吴冠中在李家山等地看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说那支离破碎的黄土山峁,酷似沉睡着的雄虎,后来他创作了《群虎图》。

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李家山村坐东北指西南,中为凤首凤身凤尾,左右为两翼,负河而飞。风水称之为凤凰展翅。李氏家族分为两支,一居凤身,一在右翼,依山就形,高下叠置,上下几百米的山崖和约40度的坡度,从沟到顶,构筑窑洞有九层之多,奠定了今日李家山的整体形式。

 

《李氏宗族谱》记载着在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老祖宗李瑞迁往李家山村。经过世代繁衍,李氏家族到了清朝已成大户,当时,碛口是个商贾云集之地,李家也涉足商业,渐渐演变出来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西财主李德峰分别在碛口开了许多店铺,据说日进斗银。按照晋商的规矩,外出经商的人不能携带家眷,于是财主们赚钱后,便择离碛口不远的李家山盖房造屋。

 

有了钱自然要大兴土木,搭建院宅。他们请来风水先生,看到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河沟,在村南汇合,最后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左右两山则是凤翼。见到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宗谱中有风水先生的夸赞记载。

动工以后,两家财主暗暗较量,一家在凤身上修建,一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在几百米约40度的高山坡上,他们精心设计、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迥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块石铺面。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无论是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深厚的黄河文化。

 

沿着狭窄的水泥路,步行走进李家山村。几道山弯过后,眼前赫然出现一片错落有致、层层叠叠、依山就势的窑洞式建筑群,面河而居,沿沟向上,东西分立,在一面巨大的沟坡上形成一片三面围合的庞大村落,给人一种山里山外两重天的感觉。

历经岁月沧桑,村里方形基石的棱角被磨去了;曾经精致华美的匾额木刻如今已是漆色脱落、字迹斑驳;风格迥异、立体交叉的窑上窑、楼上楼与废窑塌墙混杂。

 

2010年我来到这里,走在村中小路,过门绕院,看见多是老人和孩子,少有壮年留村。那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李家山已永远地变成了来此摄影、写生以及游客的幻想之中,或许这正是李家山作为一个古村落的宿命吧,尽管如此,李家山仍不失为黄土高坡上的一道美丽风景。

 然而,今年当我重新踏上李家山这块土地时,我发现这里增加了许多生气,农家院多了,车多了,人多了。村里老旧房子多处都开始修葺,仔细望去,现代元素遍布山村的角落,也许渐渐地,李家山会变得年轻却丢失了原貌,正像村里人讲的那样:

要保持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这个吧,它要烂,一维护吧,它就改变了原来旧的那个。

李家山,你是变,还是不变呢?

整理编辑:中国风水业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