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易学名师> 周易研究学者> 正文

快速联系

周易研究学者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孙晶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2021-03-09 11:18
字号:T|T
孙晶

孙晶,95416日出生,籍贯山东济南。出生地四川成都,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硕士)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巫白慧。1988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留学,师从前田专学教授,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2000-2005年东京大学攻读论文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社会兼职: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兼法人代表、国际儒联理事、香港玄奘法师研究会秘书长、日本印度学佛教学会理事。

业务范围与研究方向:印度哲学、梵文、易经

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著作:

1、《东方哲学与文化》(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2、《月亮国的智慧》(主编),沈阳出版社,1997年。

3、《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东方出版社,2002年初版。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4、《战后日本哲学思想概论》(合著,主编卞崇道,日文版),农文协,1999年。

5、《战后日本哲学思想概论》(合著,主编卞崇道,中文版),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年。

6、《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一)》(合著,主编罗嘉昌、郑家栋),东方出版社,1994年。

7、《当代日本哲学家》(合著,主编卞崇道、加藤尚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8、《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印度卷》(合著,总主编黄心川,本卷主编巫白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9、《东方文化的现代承诺》(合著,主编卞崇道),沈阳出版社,1997年。

10、《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与价值》(合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1、《对话中的政治哲学》(合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政治与伦理》(合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

13、《印度六派哲学》台湾大元书局(繁体字版),20116月初版。

14、《示教千则》(译释),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118月初版。

15、《印度吠檀多不二论哲学》(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初版。

16、《印度六派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简体字版),20151月初版。

17、《东方哲学史》(主编之一),人民出版社,2011年初版。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

18、《当代中国的东方哲学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月初版。

二、译著:

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哲学教学和研究》(UNESCO,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

2、《佛陀》(英:Michael Carrithers著,独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倾听着的自我》(美:David Michael Levin著,合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三、 辞典(参加撰稿):

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2、《东方思想宝库》(主编卞崇道、宫静、康绍邦、蔡德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3、《价值学大词典》(主编李德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中日文化交流事典》(主编刘德有、马兴国),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5、《20世纪哲学大典》(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四、 主要学术论文:

1 乔荼波陀的基本哲学思想,载《南亚研究》,1987年第3

2 商羯罗基本哲学思想述评,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11

3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载《南亚研究》,1994年第1

4 印度中世纪罗摩奴阇的思想述评,载《东方论坛》,1994年第1

5 日本的印度哲学研究, 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4

6 日本佛教的生命伦理观, 载《世界哲学年鉴》专稿,1991

7 中国的印度哲学研究, 载《佛教学》(日文),1996年第1

8、访东京大学丸井先生, 载《哲学动态》,1997年第7

9、印度宗教哲学的精神, 载《百科知识》,1997年第6

10、《乔荼波陀颂》文献学研究,载《哲学研究》 2005 年第3

11、月亮国的智慧-浅论印度民族的思辨精神,载人民日报2004910日第14版。

12、论印度民族的思维特点,载《东方财经》2005年第1期。

13、日本“批判佛教”的最新进展及其理论意义,载《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

14、印度佛教道德观与易道伦理,载《国际易学研究》第9期,华夏出版社,2007

15、印度的火葬与中国的土葬观念之比较,载《国际易学研究》第11期,华夏出版社,2009

16、现代中国的印度哲学研究,载《中国哲学年鉴》专稿,2007

17、印度吠檀多哲学的梵我观与朱熹理学之比较,载《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

18、古代东方哲学的宇宙创世说,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

19、印度的火崇拜与中国的土崇拜的比较研究,载《国际易学研究》第十辑,2008年,戏剧出版社。

20、商羯罗的解脱观及其思想渊源,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12期。

21、乔荼波陀与佛教,载《世界哲学》2009年第5期。

22、中印思维方式的比较,载《南亚研究季刊》2010年第3期。

23、商羯罗是假面的佛教徒吗?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

24、印度教、伊斯兰教的融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译作,载《世界哲学》2011年第1期。

25、《薄伽梵歌》的伦理道德观解析(合著),载《人文杂志》2012年第2期。

26、乔荼波陀的“不生说”批判,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27、印度哲学中无与有的论争——兼论日本“批判佛教”如来藏观“有”的逻辑,载《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推荐阅读:

[1]孙晶.和谐与包容.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3):45-49.

中华和谐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和与同异"、"尚和去同",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传统,东方与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大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对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很多的解释,但主要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这种文化以二者的和平共处作为最终目的。和谐的核心是包容的精神,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包容性的,《易经》是包容性的思考,而不是批判性的思考。包容之心需要用智慧来开启,特别需要用易经的智慧来滋润。

[2]孙晶.易学的传承与坚持文化自信.孔学堂,2017,4(4):56-58.

古老的《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宇宙论、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必然要求重视对《周易》的传承和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