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实践应用经验> 正文

快速联系

实践应用经验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民俗文化中的门神与四灵兽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2020-06-09 17:29
字号:T|T
民俗文化中的门神与四灵兽

一、护脊神兽、照壁与门神

俗是反映人们对自然朴素的洞察力和直觉能力的活生生的传统文化,从世代以来的民俗传统中,我们可以获悉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同时,民俗是研究文化地理学、建筑规划学很有价值的工具。

中国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俗,每当兴建房屋、购买土地、筑路修桥、室内装修布置、选择村寨居址、选择墓地、选择布建生产生活基址或官员选择城址时,人们都要邀请地理先生到现场去考察与规划,至于帝王兴建工程,更是要邀请全国有名的风水大师来主持其事。风水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而深刻的。

★护脊神兽

屋脊上的神兽是宫殿、庙宇、园林、官邸等古代建筑屋面上的一种特殊的饰件,又称“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作为辟邪物,传说它们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保佑宅主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并能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护脊神兽有的是在屋顶的正脊上,有的是在垂脊(又称岔脊)上。正脊上有的饰龙纹鱼尾图案,这是一种叫做鸱(音“驰”)的怪兽,它们通常四爪腾空,张牙舞爪,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故又名“吞脊兽”。传说这种神兽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它属水,能激浪成雨,把它放在屋脊上可以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正脊以外的垂脊、戗脊上则常用兽头,这些兽头顺着脊的方向向外望去,故名“望兽”。故宫内各殿上的神兽数目和类型不一,但民间则是将其混合来用的。

至今,一些民居的风水墙、照壁、斜门、倒座门、门头上的八卦镜、风铃、门联、对联、吉祥符、平安符、门神、门前的抱鼓石、石狮子、泰山石敢当、缕花墙、壁画、剪纸画以及种种室内屋外的吉祥装饰品,都是风水文化渗透和融合于民俗生活中的实例。

★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来说,照壁就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也称之为“萧墙”。古时候,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于是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种说法是,照壁是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为“影壁”或“屏风墙”。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彤㿪照壁这种建筑形式。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墙面若有装饰则造成对景的效果。

★门神

中国普遍流传的春节贴门神的传统也是风水学中的核心内容。在风水学中,对门神的信仰由来已久,据《山海经》记载,在沧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上有两个神人,——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茶、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茶、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朝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自古崇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辟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人”。

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仁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茶、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一说是晋代之温峤,一说是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还有的地方将门神分为三类,即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文门神即一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这些门神虽然出现的时间、区域和背景不尽相同,但至今都被人们普遍信仰,其中影响最深的要数神茶、有1垒、钟馗、秦琼、尉迟恭。

另一种说法认为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水火、山川河流等,认为凡与人类生活有关系的都得作为崇拜的对象。殷代天子祭五祀,门即为其一;周代祭五祀于宫门,宫门为每日每时必经之处,自然加以祭祀给予门神以形象化及人格化。相传天神奉黄帝之命统辖人间鬼怪,故逢农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两神置大门两边,以御鬼怪、消灾难,后画两神像于门上,逐渐演变为门神。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说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究其本源,乃是原始的自然崇拜。原始的自然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对人们居处、出人、饮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乱报德,这是门神观念的最早来源。有人说门神乃阴气之神,也有人说门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以做谴告,这则是门神职能社会化以后的事了。这种观念在汉晋时《玉烛宝典》及《荆楚发时记》等古书的记载,就是这种信仰的遗风。之后五祀仅作为国家祀典中的一部分仪式,民间所信仰的门神、灶神等,已与其原始形态风马牛不相及了。

除了捉鬼门神‘祈福门神、遭界门神、武将门神以外,还有老少太监门神、宫娥门神、哼哈二将门神。在老少太监门神中,老少太监门神主要是从面貌的不同来区分的:年长的太监脸上刻画出岁月的痕迹,年轻的太监则回色圆润。所执的侍器,两人亦有不同:年长的太监右手捧香炉,左手持拂尘;年轻的太监右手扶玉带,左手捧着瓶花。民间俗称二人所捧之侍器为“香”、“花”。宫娥门神中两位宫娥头上均作束发,且打双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纹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坠”。在服饰方面,身穿“直领袄”,上有菱形花纹,身披“披帛”飘带,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衣着大袍,腹有“围腰”加“束”,“束”下悬有“宫条”和玉佩流苏。在所执侍器方面,左侧的宫女左手捧桃果,右手执玉如意;右侧的宫女右手捧高足的灯具,左手亦执玉如意。二位宫娥和老少太监所捧的侍器加起来,正好是民间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灯、果。在哼哈二将门神中,左边门的门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张,像是在大声喝道:“哈”;右门的门神则是翘起两指,彷佛发出“哼”的一声。他们就是著名的守护神“哼哈二将”。

二、东西南北四神兽

★东青龙

一提到风水,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那么,这种提法究竟有什么含意呢?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原本代表了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它们逐渐被传为天上的星宿下凡,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龙代表东方的七宿一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它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颈根,房是膀、胁,心是心脏,尾是尾巴,箕是尾末。龙性淫,与不同的动物杂交生出不同的东西,民间有龙生九子之说,而且九子都是中国宫廷和民间的镇宅神兽。

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心血来潮,问以博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说:“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音“八夏”)、嘲风、睚眦(音“牙自”)、赑屃(音“毕喜”)、淑图、螭吻(音“吃吻”)、蒲牢、狻猊(音“酸泥”)、囚牛。不过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音“滔帖”)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如果非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九个,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的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龙生九子”,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作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地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呜叫,刻于钟纽上。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的形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足上,是随着佛教传人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坐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在文殊菩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峥嵘威武。

六子赑屃,又名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让它将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是由它的功绩背起的。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爪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思是移不开步,

七子狴犴(音“毕岸”),又名宪章,样子像虎,有威力,好狱讼,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的门上,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又相传它主持正义,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门大堂两侧以及官员出巡的回避牌上端,以维持公堂的肃然之气。

八子负质(音“喜”),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顶或两侧。

幺子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鱼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处眺望,遂位于殿脊两端。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能起消灾灭火的功效。

丕有,我们经常在鼎器上看到的纹路有着野兽的大口和人面的形状,它叫饕餮,样子似狼,性贪吃,位于青铜器上,现在称这样的纹路为饕餮纹。因饕餮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将其刻在桥梁外侧正中,防止大水将桥淹没。据民间传说,这种怪兽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

趴蝮,又名蚣蝮,样子似鱼非鱼,善水性,本态优美,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故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后来,龙的形象被许多学者用来解释先人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西白虎

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神兽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能够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辟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它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于西方的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变成的,所以它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为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因此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的角度说的。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狮子才是兽中之王,因此,白虎这种神兽通常也用狮子来代替,成为一种镇宅神兽。

狮子原本生活在大草原上,是草原之王,相貌威猛。西亚一带的达官贵人用石头凿出狮子的模样,镇守门庭,以示威严。这个习俗渐渐传到中国后,在上层社会非常流行(中国人又给石狮子加上了辟邪的功能)。隋唐时代,寺观很受崇奉,因而寺观也多摆石狮子。直到后来,有钱人家也在门口摆放石狮子,以示身份。佛教寺院门口摆放石狮子,除了以示威严外,还表示智慧,父显佛门般若。石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大多没有见作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称西域狮与非洲狮的体态不同。

狮子不是中国原有的物种,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其形象始于汉朝。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原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人,成为一种拥有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頁。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成书于1795年的《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另外,狮子的造型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只在母狮手掌下,有的还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有一个绣球,门口右侧的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石狮子在大门两侧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当人从大门里出采时,雄狮应该在人的左侧,而雌狮则是在人的右侧。而从门外进入时,则刚好相反。有些建筑物大门里外各有一对石狮子,门的外面(也就是进门方向)是雄狮在右侧,雌狮在左侧;门的里面(也就是出门方向)是雄狮在左侧,雌狮在右侧。也就是说,如果从大门里出来的话,门的内外两侧左边一定是雄狮,右边一定是雌狮。

上面所述的情况是带有普遍性的,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嘉峪关内侧关帝庙前的狮子,曲阜孔府前面的石狮子,鼓楼内东华门大街南北两侧的石狮子。这些狮子的造型都比较特别,爪下没有绣球和幼狮,难以区分雌雄。另外,泰山上“孔子登临处”的四柱三门坊前后两面的两对石狮子,却是左雌右雄,与通常的情况正好相反,其中的意义则不得而知。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铺在须弥座上,四角垂在须弥座的四面)。狮子的造型各: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卷发,威武雄壮。

石狮子在文化上的含义历来没有统一的说点认为,狮子是吉祥的动物,可以驱除邪恶。而《北京形势大略》一书则认为:“石者实也,狮者思也,言思前人创业后人守成之不易也。”石狮子作为一种建筑的装饰,古代大多被用于宫殿、庙观、衙署(古代的政府机关)以及高级官员、贵族和富商的住宅门口,而现代,石狮子则多被放在一些商店的门口。

有人把狮子视为龙的五子狻猊,还有一种与狮子特别相像的神兽,那就是貔貅,通常在银行的门口能够看到。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的人都认为貔貅是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爱。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挣暗。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

说貔貅的主食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他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体面多了,因此深得玉皇大帝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有一天貔貅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生气了,玉皇大帝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它的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貔貅是龙子中最有才的一个,貔貅的整体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现在常见的貔貅多是独角、长尾巴。制造貔貅像的材质一般有三类:多数以铜来制造,因为这一类金属比较便宜,而且磨光后的色泽接近黄金;一些古老的大屋会利用质坚的木材雕造貔貅,然后放在横梁上,用来挡解煞;还有以不同的玉种来制造玉貔貅。

不同的材质制作的貔貅像都可摆放在风水的吉位上,很多风水师都认为貔貅有催财作用。而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摆放铜质制造的貔貅,催财力量会很强。其实貔貅对于正财或偏财都会有利,但有一点要留意,对作奸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这便是灵兽的特性,而貔貅又以玉制的催财力量最强。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间传说公的貔貅代表财运,而母的貔貅则代表财库,有财要有库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大多一次收藏一对,这才能够真正地招财进宝。但如果要戴在身上,还是一只为好,以免它们打架!

★南朱雀

朱雀又可以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他三种灵物一样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以动听的歌声与优美的仪态成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由”夕长的龙存传说中就渐渐成了—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成为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凰为雌)在跟龙成对之后,就渐渐地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凤凰的原型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鹊、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它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神话中说凤凰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言凤有五个品种,以颜色来分: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的和紫的。

★北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和“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要它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之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因之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几千年来.风水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庙宇、乡、道路、住宅、坟墓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风水甚至被誉为“环境科学”,渗透到风俗习尚与民俗之扣。风水的概念术语,如形、势、脉、气、穴、龙蟠、虎据、靠山、水口、照壁等,广泛流传于中国科学文化的许多领域。在中国的园林、城市、村镇、诗词、对联、小说、绘画、书法、棋艺之中也往往可以找到风水的踪迹,如文学中的尚气说即来源于风水中的“用势”。

风水作为一种民俗,是民意的体现,民俗是民心的反映,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违,必须认真而客观地研究它。同时,建筑领域出现的寻根热和追寻乡土、回归自然、以人为本的浪潮,使建筑师们把眼光从物质的、硬件的、有形的建筑专移到对无形的文脉、环境、生态、能源、建筑灵魂等问题的重视与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