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易学研究精选> 正文

快速联系

易学研究精选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张舜徽:《易》类叙讲疏

分享到:
来源: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博士生导师——张舜徽           2022-10-23 14:42
字号:T|T
张舜徽:《易》类叙讲疏


张舜徽

經部·易類

聖人覺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詩》寓於風謠,《禮》寓於節文,《尚書》、《春秋》寓於史,而《易》則寓於卜筮。故《易》之爲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傳》所記諸占,蓋猶太卜之遺法。

此明先民因事寓教,《易》則寓於卜筮之義。《四庫總目》卷九,< 先天易貫提要> 有云:

「聖人立教,隨時寓義,初不遺於一事一物。三代以上,無鄙棄一切空談理氣之學問也。故《詩》之教,理性情,明勸戒,其道至大;而謂《詩》非樂則不可。《春秋》之教,存天理,明王政,其道亦至大;而謂《春秋》非史則不可。

聖人準天道以明人事,乃作《易》以牖民。理無迹,寓以象;象無定,準以數;數至博而不可紀,求其端於卜筮。而吉凶悔吝、進退存亡,於是見之,用以垂訓示戒。

曰蓍曰龜,經有明文;曰揲曰扐,傳亦有成法。豈取盡性至命之書而褻而玩之哉!俗儒但見拋狡擲錢之爲卜筮,又見夫方技之流,置義理而談趨避,遂以爲侮我聖經,乃務恢其說,欲離卜筮而談《易》。

然則四聖人中,周公居一,公作《周官》,以三《易》掌之太卜,無乃先不知《易》乎?是猶觀優伶歌曲,而謂聖人必不作樂;觀小說傳奇,而謂聖人必不作史也。」

此論可與敘文相發明。證之秦焚《詩》《書》,而《易》以卜筮之書獨存,可知《易》之爲用,固自有所主矣。

漢儒言象數,去古未遠也。一變而爲京、焦,入於機祥;再變而爲陳、邵,務窮造化;《易》遂不切於民用。

此言漢人京房、焦延壽,宋人陳搏、邵雍之說《易》,舍人事而言天道之弊也。

京、焦雜以陰陽災異,陳、邵雜以河圖、洛書,皆非作《易》之本旨,乃所謂《易》外別傳耳。《四庫總目》卷二《讀易詳說提要》有云:

「聖人作《易》以垂訓,將使天下萬世,無不知所從違。非徒使上智數人,矜談妙悟,如佛家之傳心印,道家之授丹訣。自好異者推闡性命,鉤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於聖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轅而北轍。」

此論甚通,足以解蔽枝惑也。

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證史事,《易》遂日啓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

此言自王弼以下說《易》之流派異同。

王弼鑒於漢人以陰陽災異解《易》之極弊,起而矯之。重在闡明義理,使《易》不雜於術數。

唐初孔穎達等奉詔撰《五經正義》,《易》則專用王注,而眾說皆廢。

宋胡瑗說《易》,以義理爲宗;程頤《易傳》,實多本之。《朱子語類》亦稱其說《易》,分曉正當。胡氏未及著述,其門人倪天隱述師說爲《周易口義》,以行於世。

李光作《讀易詳說》,專明人事;楊萬里有《誠齋易傳》,引史證經,皆切實近理,愈於以陰陽術數說《易》者遠矣。

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爲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此言《易》道溥博,所賅甚廣。隨得一隙而入,皆能宛轉圓通,有所闡發,故傅會之者眾也。

《四庫總目》卷九《易存提要》有云:

「奇偶陰陽,爲萬事萬物之根本。故《易》道廣大,推之無所不通。律呂爲《易》中之一理,非因律呂作《易》,亦非因《易》作律呂也。歷算亦易中之一理,非因歷算作《易》,亦非因《易》作歷算也。即以醫術而論,榮衛者,陰陽也;七竅者,奇偶也;心腎者,坎離之宅也。其消長則妒復之機,其升降則既濟,未濟之象也。至於五運六氣、司天在泉,無不與《易》通。亦將曰:因醫有《易》,因《易》有醫乎哉!」

觀乎斯論,可知傅會《易》義而自成一說者,愈出愈繁,不足怪也。

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則多戒占者。聖人之情,見乎詞矣。其餘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

此言《易》之大用,在乎教人立身處事之道也。

如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乾、坤以逮既濟、未濟等六十四卦,皆有此等語句,其意固自有在。

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論語·述而》)可知仲尼學《易》之旨,惟求寡過而已。

清乾嘉時,治漢《易》者競起。翁方綱獨曰:

「今日讀《易》,惟應翫辭以求聖人教人寡過之旨。至於窮神知化,聖人尚謂過此以往,未之或知。後之學者,焉得而仰窺之。」(< 答趙寅永書> 。)

其後陳澧亟稱此說可爲說《易》者箴砭,斯固治《易》之康衢矣。

今參校諸家,以因象立教者爲宗;而其他《易》外別傳者,亦兼收以盡其變。各爲條論,具列於左。

此言《四庫總目》經部易類甄錄諸家說《易》之書,仍主兼收之例也。

大抵簿錄羣書者,不嫌并蓄;而伏案鑽研者,必有專宗。否則泛濫無歸,終鮮所得,不可謂善學也。

清初黃宗羲作《易學象數論》,深斥漢之京、焦,宋之陳、邵,獨取王《注》、程《傳》之說,蓋以魏晉人《易》說,雖祖尚玄虛,而能盡掃象數,獨標卦爻承應之義。視費直以《彖》、《象》、《繫辭》、《文言》解說上下經,若合符契,固猶漢師遺法也。

乾隆時樸學大師戴震嘗言:「《周易》當讀程子《易傳》。」(見段玉裁所編《年譜》。)然則誦習王《注》程《傳》,固今日治《易》者守約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