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易学研究精选> 正文

快速联系

易学研究精选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赵春杰老师谈习易方法

分享到:
来源: 中行客整理           2023-05-04 15:47
字号:T|T
赵春杰老师谈习易方法


七星客赵春杰老师,1943年生于河北省安新县(现雄安新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读书的机会。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后在基层工作。业余时间,喜读周易,殚精竭虑数十年,终成《周易论》一书,2016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75万字,分上下卷,共19章,系统阐述了笔者对周易的理解。

中行客, 一个理工女,一名易学爱好者,偶然的关系,接触到了七星客赵春杰老师的球体易学理论,被其深深吸引!本人学易旨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心的和谐。

下面的文字是中行客根据与七星客老师的交流记录整理而成,七星客老师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五十余载的习易方法,希望对年轻的初学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习易方法之步骤

如何习易,也曾有些初学者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第一步就是读经,经文一定做到熟悉,最好是能背下来,先不管懂不懂。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就能背熟了,这将终生受益。第二步是在熟悉经文的基础上,找出主星与伴星。主星就是经文中第一次出现的字或辞,伴星是后面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相关的字辞。主星与伴星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也一定有不同之处,这就便于分析与理解。这个方法就是蒙卦辞所说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我把这个方法也叫“推定法”、“不成文法”,这是易经在表述上的一大特点。经文中也有些是“孤星”,没有“伴”,如“药”、“毒”、“敌”等,就是只出现一次,无法与伴星做比较,不过这些孤星大部分不难理解,个别难解的可以与相关的字辞做比较。要把经文中的每个字辞当成一件“文物”,仔细推敲,反复揣摩。第三步才是借助经文理解卦体与易道,理解卦爻运动与变化的规律,这些法则与规律,其实就是客观世界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只是易是通过模型来展示与揭示的。卦体与易道是理解周易的两个关键,经文就是描述卦体与易道的,没有卦体与易道,经文就是脱离实际的空谈,反过来说,没有经文的提示,也很难理解卦体与易道,例如如果经文中没有“元永贞”,那么说师比、萃升是覆卦也是可以的。

二、习易方法之卦体构建

关于方法,方法就是构建卦体的法则、途径、措施或手段等,没有这些方法,卦体是构建不起来的。构建卦体的方法,也就是习易的方法。

卦体也就是六爻卦,卦体是怎么来的呢?是先天还是后天呢?先天就是原本如此,是客观存在。后天就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由某些因素与法则,共同完成了卦体的构建。在传统易学上,影响较大的就是卦体的最初形态是太极,由太极而两仪、四象、八卦,八卦再两两重合而六十四卦,卦体就是这样形成的,方法就是“加一倍法”,或者是“积爻成卦法”,按照这个途径形成的卦体就是后天的。

我们的理解是卦体原本就是这样,不需要上面所说的过程,六爻卦先天如此,客观存在,卦体只有一个,六十四卦不过是同一卦体的不同形态。构成卦体的单位是“爻”,构成爻的单位是“数”,数有两种,即天数与地数,爻的阴阳性质是由爻内所含天数与地数的比例与比值所决定的。

卦爻的运动与变化是有法则的,这些法则统称“易道”,易道有三,即天道、地道与人道,三道性质不同,不可混而一谈,但三道也有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依附于卦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与变化。

卦体是根本,没有卦体,易道就成了空谈;易道也不是完全消极的,没有了易道,卦体就不能运动、发展与变化。

卦体是“物”,唯卦体就是唯物论,易道则是辩证法,习易的方法,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脱离了真实的卦体就是唯心主义,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卦爻,就是形而上学。

卦体与易道是同一个东西,不同的就是动与静,静看是卦体,动看就是易道。有人说解易的方法已经亡轶,好比易是一把锁头,方法是钥匙,锁头还在,钥匙没有了,那是不知道易是锁头,也是钥匙,如果非要把易比喻为锁,那也好比是密码锁,正读秘密就实现了“结”的功能,反读密码就实现了“解”的功能,卦符在,经文在,解易的方法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解易的方法有很多,我以为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三天两地”,这是解析周易的一把金钥匙,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易经的许多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天两地语出《易传》,说卦传讲“三天两地而倚数”,对这句话前人有多种解释,我们这里的解释就是这是讲天数与地数的一般比值的,天数与地数是两种不同质的数,不同质的数不能直接比较,为要比较,就只有暂时抛开它们的质,仅就量来比较。比较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点二五个地数的量,另一个是一个天数的量相当于一个半地数的量,前者我们叫特殊比值,后者叫一般比值。比较的过程可参看《易数论》一章。按照特殊比值,四个天数的量就相当于五个地数的量,如果这两个量是矢量并且方向相反,那么结果就是零。按照一般比值,四个天数的量就相当于六个地数的量,三个天数的量相当于四点五个地数的量,零就在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一个爻有九个数,零是区分阴阳的标准,大于零的为阳,小于零的为阴,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爻的“阴阳界”,这个界限有两个,一个就是爻内的天数为四,地数为五。一个就是在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前者建立在特殊比值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一般比值的基础上。前者可以叫“五天四地”,后者就是“三天两地”。

五天四地是个零,但不是空洞无物的0,而是一个界限,一个标准,是有内容的。三天两地的结果不是整数,但也是个界限,是个标准,也是有内容的。它们是阴与阳的界限,是联结阴阳的纽带与桥梁。一方面是区分阴阳,另一方面又联结阴阳。而本身则是不阴不阳,或者说是亦阴亦阳。

五天四地与三天两地的区别是,在五天四地条件下,可以出现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爻,由这样的爻构成的卦就是不乾不坤或亦乾亦坤,这是阴阳的直接同一,也是乾坤的直接同一。在三天两地条件下,爻不是阴就是阳,不是阳就是阴,再也没有不阴不阳或亦阴亦阳的情况出现。三天两地用哲学的话说就是,在一个统一物当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可以有多种比例,而主要方面占三成,次要方面占两成,这是一个合理的比例,是个黄金线。离开了这个比例的则为不及或过,过犹不及。五天四地展现的是静态美,是美之至也,但美到了极致就会僵化,缺少了生机。三天两地展现的是动态美,是完美又不完美,是接近但又永远也达不到的完美。

三天两地的哲学意义就在于它有普适性质,举凡一切矛盾着的事物,都需要这样一个比例,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可能有多种比例,但不及黄金线稳固与持久,这是一个和谐数。例如每个卦都有天道与人道,天道有甲帮与己帮,其中甲乙丙或壬癸甲为一帮,戊己或己庚为一帮,丁辛介于其间,既归属于甲帮,又归属于己帮,换句话说就是既不归属于甲帮,也不归属于己帮,是独立于两帮的一个“中间派”,我们把丁辛就叫“天心”。两帮的合理比例就是甲占三成,己占两成。人道上有供方与需方,初二三为供方,五上为需方,四爻介于两方之间,也是个“中间派”,两方的合理比例是供三需二,我们把四爻就叫“人心”。天心与人心的确定固然是根据了爻辞,但也有三天两地的指引。卦有原筮与复筮,原筮卦处在上升期,以通达为主,合理的比例是亨三贞二,复筮卦是回归聚拢期,合理的比例是贞三亨二,这些比例的确定,也是根据三天两地,离开了这个比例就是失衡。

现实生活当中也需要这个比例,如科学与艺术,情感与理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等,不能舍弃一方,也不可只考虑一方,两方都要考虑,但也不能半斤八两,平起平坐,而是有重点,这就是两点论加重点论。

三、习易方法之辩方定位

习易方法,今天说说卦爻的辩方定位。一个人如果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关心的就是辨别方向,确定位置,我这是在什么地方呢?周边的环境怎么?习易也是这样,首先要关心卦爻的方位,方位不明,别的就不好说了。卦爻的定位方法,我想到了这么几种:

第一是天数地数定位,六爻当中,有七个数叫定位数,其中三个是天数,四个是地数,三个天数中有两个各定一个位,四个地数中有三个各定一个位,有一个位是由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轮流定位。定位数与大衍数比较,这个数是“看家的”,它好比镶嵌在这个爻上,永远也不脱离这个爻。爻不论到哪里,定位数也就跟到哪里。定位数到哪里,爻也就跟到哪里。因此我们把这种定位方法叫做绝对的定位。定位数的一个意义就是,由天数定位的爻,永远也形不成纯阴爻,由地数定位的爻,永远也形不成纯阳爻。只有天数与地数轮流定位的爻,有可能形成纯阳或纯阴爻。不管卦体如何旋转、滚动,只要记住最初的定位,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复原。

第二是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六爻分处在卦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卦体按照人道是初二三四五上,初为下,二为前,三为右,四为后,五为左,上为上。卦体不论如何旋转或滚动,静下来以后总有一个上下前后左右的区分,因此从“总有”这个角度看这也是绝对的定位,但因为上下前后左右的内容在不断变换,因此也可以叫相对的定位。这种定位方法的一个意义,就是人道就是根据卦体的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确定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视角。

第三是天干定位,卦体六爻纳入天道有两个顺序,一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另一个是己庚辛壬癸甲,由于这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两条道,因此乙和癸、丙和壬、丁和辛、戊和庚分别是同一个爻位,这样甲和己各定一个位,乙癸、丙壬、丁辛、戊庚各定一个位。由于天干也像定位数一样是镶嵌在爻上,所以也是绝对的定位,例如甲定位的爻,不论周流到何处,这个爻永远是甲。天干定位的意义在于天干不只是定位,还表示时间,这样空间就与时间结合在一起了。

第四是上下东西南北的定位,东西南北一般是平面定位,在球体上是很难区分东西南北的,但这种平面定位,在生活中很方便,因此也就成了卦爻的一种定位方法,这种方法是,甲和己合并为中,其实是上下合并。乙癸表示北,丙壬表示东,丁辛表示南,戊庚表示西。就天干与东西南北中结合,这也可以说是绝对的定位,只要是乙癸,就一定是北。但因为卦体六爻在不断变动,因此这种定位也可以说是相对的定位。

第五是“象定位”,就是用一个形象来表示方位,如初爻居下,辞就用“足”、“趾”等来形容。这种定位的意义在于更形象化,生活化,实际上由于卦体的旋转或滚动,这种定位是比较不容易把握的。比如说井卦的初爻在下,井底也在下,说初爻是井底有错吗?鼎卦的初爻在下,鼎足在下,说初爻是鼎足有错吗?这里的象其实是打了马虎眼,井卦的井底是四爻,鼎卦的鼎足是三爻。可见用象来辩方定位需要谨慎。

在习易中,方位问题是个原则问题,是方向与路线问题,马虎不得,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走错路线,焉知我们有多少人,还是靠着盲人瞎马在引路呢!

四、习易方法之辨往知来

易传讲“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六爻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产物,爻的出现、产生、动静与变化,是不能离开时间这个条件的。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依据卦体的下前右后左上这个一个顺序,这是固定在一个视角上对卦体六爻的观察顺序,这个顺序就叫人道,它不一定就是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六爻内在的开端与终结,孰先孰后,这是用天道来表示的。什么是天道呢?原来天道就是天干的顺序,天干不仅可以用来定位,还可以纪时,如果把甲乙丙丁戊己这个顺序看做是“往”的话,那么己庚辛壬癸甲就是“来”或“复”,一往一来,正好是一个周期。因此天道可以说有两条,一正一反,在卦体上就形成了两根“拐子”,如果把甲视为原点,那么乙和戊就是两个拐点。如果把己视为原点,那么庚和癸就是两个拐点。自乙至戊或自庚至癸,没有转折的问题,形同一个圆圈,经文上就叫“轮”、“车”、“舆”,甲和己好比是“轴”,甲叫“辐”,己叫“輹”。

依据天干定位,卦体上就有五个对立面,如甲和己、乙和丁、丙和戊、庚和壬、辛和癸。所谓对立面,就是没有直接联系,站在甲这位置就看不到己,站在乙这个位置就看不到丁,如此等等。除去对立面,每个爻都与四个爻为“邻”。这样在卦体任意旋转或滚动的情况下,依据人道天干就有了四十八条“顺序”,例如以甲为原点,可以有甲乙丙丁戊己,也可以有甲丙丁戊乙己、甲丁戊乙丙己、甲戊乙丙丁己。不过具体到一个卦只能有一条,如乾卦用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坤卦用的是己庚辛壬癸甲,屯卦用的是乙己丙甲戊丁,蒙卦用的是辛庚甲壬己癸,如此等等。

不难看出,屯初为屯卦之始,这是每一个治易者都知道的,若问屯卦本身的或内在的开端是哪个爻呢?原来不是初,是四甲,甲才是屯卦在时间上的开端,这几乎是所有治易者不知道的。对乙来说,甲已经是过去时,是历史,是来历,这在经文上就叫“攸往”,乙的“所往”是丙丁戊己,这才是乙的未来。人道与天道有合一的时候,如乾坤卦,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它六十二卦则是天道、人道还有地道处在错乱当中,所以爻的运行,就是在时空两个隧道中穿越,这是易经难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天道这个“词”出现的很早,除了易传,其他各家各派也多有论述,但什么是天道?可以说是迄今也没有说清楚。我们说天道就是天干顺序,这在再简单不过的一个定义了,也是再明确不过的一个定义了,但要理解起来,特别是找出每个卦的天道,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卦爻的运动与静止,是三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天道似风,风行天下,地道似水,水善下之,人道似船,船的出行顺风顺水,就是借助了天道与地道,如果不是这样,出行也可能不顺畅,因此还需要对每条道“量化”,再根据人们的需要,才能决定卦爻或动或静。

易道是天道、地道与人道的一个总称,是卦爻运动与发展的三项基本法则,它们都依附于卦体,交互作用,彼此消长,共同推动了卦爻的运动、发展与变化。

关于天道,我们说最简单、最明确的定义是天干顺序,详细点说就是六爻在动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差异与联系。六十四卦中的奇数卦叫“原筮卦”,如乾、屯、需等,偶数卦叫“复筮卦”,如坤、蒙、訟等,原筮卦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复筮卦的天干是己庚辛壬癸甲,这两个顺序就叫天道。

关于地道,地道是卦体六爻在静态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关系,或者说是六爻在空间上的差异与联系。严格说来,地道还不算“道”,因为没有运动,但也可以说算“道”,因为它是运动的一个潜在原因。在二与四和三与五构成的两个“跷跷板”上,量大的一端有向下的趋势,量小的一端向上,这个趋势就叫地道。

关于人道,人道就是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在球形卦体上,就是下前右后左上。这是一条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也是人们正当行为的一种法则,一般情况下,人道也叫“君子之道”,这是六爻关系的一种外在规定,反映了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从意识的角度讲,人道就是意识流。

我们说易道是个总称,只说为了说起来方便,不是说在天道、地道与人道当中再抽象出一个“易道”来,脱离了天、地、人,这样的“道”是不存在的,是虚无缥缈的。

我们说三道依附于卦体,是说三道离不开卦体,离开了卦体的所谓易道也是不存在的,它们都附着在卦体之上,当然这种附着是有内外之别的,天道是内在的附着,人道是外在的附着,作为运动趋势的地道,虽然也是附着,但因为是静态,也就是没有直接的运动,没有运动有道无道也就无所谓,这样的易道也就是具体的道路、途径或路线,不是空洞无物的“道”或“道理”,这是我们与传统上所说的“道”的一个原则区别。卦体与易道是同一的,犹如唯物与辩证的统一。不同的是,寂然不动就是卦体,动就是靠易道,有了易道,卦体就有了鲜活的生命。

人道是从外面附着卦体,从观察者来说是外在,从观察的对象来说也可以说是内在。外在是条件,内在是根据,人道作为行为来说,就是外在通过内在起作用。在经文中,“道”这个字说的就是人道,天道与地道合成为“律”,道是主观的,律是客观的,道是法则,律是规律。

一般说三道都是有量的,天量大于地量,地量大于人量,这些量不同于爻量,爻量一般表现为阴阳,对爻量来说,天、地、人三道之量是“附加”,爻量叫“自身量”,天、地、人三道的量是“附加量”。与天道之量和地道之量比较,人道之量最小,但人也不是完全被动消极的,人可以借助天来对付地,也可以借助地来对付天,人能胜天吗?应当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的。

五、习易方法之关于卦变

卦变的基本形式是原始反终,通俗地说,就是怎么去的,还怎么回来。这种原路返回的卦变,就叫原始反终。如屯与蒙,屯卦天道是乙己丙甲戊丁,返回来就是辛庚甲壬己癸,传统上把这种卦变叫“覆卦”或“综卦”。蒙卦走到头返回来就是需,蒙在变需的过程中某些爻的阴阳起了变化,但从天道上看仍是原路,因此这种变化还是原始反终。周易大部分卦变属于原始反终,我们也叫“一般卦变”。

除了一般卦变,周易中还有一些特殊卦变,特殊卦变有以下一些形式:

一是“中道而返”,意思是卦爻运行到中间某个阶段不再继续运行,而是返回到初,如坤五不再继续向上,而是变成了屯初。有的从三爻返回,如蛊三变临初。有从四爻变下卦初爻,如訟四变师初、否四变同人初、豫四变随初、睽四变蹇初、解四变损初。有从五爻变下卦初,如坤五变屯初。

二是“同元不同方”,意思是上下两卦的初爻是同一个爻位,但时间不同,运行的方向不同,如师与比,师的初爻是丙,天道运行方向是丁,比卦的初爻是壬,壬的运行方向是癸,丙和壬是同一个爻位。类似师变比的还有复变无妄、萃变升。

三是“左右旋转”,意思是上卦上爻变下卦初爻的同时,中间四个爻有旋转,这样上爻就不是原路返回。如履变泰,履卦的天道是壬己辛甲癸庚,如果是原路返回,那下卦应该是戊乙甲丁己丙,而泰卦是戊甲丁己乙丙。类似履变泰的还有井变革。

不掌握每个卦的三道错综情况就无法解释卦辞与爻辞,要掌握每个卦的三道错综情况就必须研究经文,不深入研究经文,也就不能掌握每个卦的三道错综情况。对于卦变特别是特殊卦变,经文中是有提示的,如坤五讲“元吉”,这个元吉就是提示要以此爻改元为吉。再如比卦辞讲“原筮元永贞”就是提示师卦的初爻爻位不动,继续充当比卦的初爻。

六、习易方法之关于易象

易象就是形容卦体与易道,形容卦体与易道的形象就叫易象,在经文中,卦辞与爻辞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象辞,另一部分叫断语,例如乾初讲“潜龙,勿用”,潜龙是象辞,勿用是断语。

经文中的象辞很多,简直是浩如繁星,这是经文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难解的一个部分。象辞是干什么的呢?是叙事吗,不是,是说理吗?也不是,至少不都是叙事与说理,叙事与说理总要有些情节、逻辑,而象辞不是。那么象辞有什么用处呢?原来就是形容卦体与易道。卦体是个什么样子?易道是怎么规定的?这就靠象辞来形容,来比拟,“拟诸形容”,这就是象。脱离了卦体与易道,就没有什么易象,卦体与易道是易象的根本。反过来说,卦体与易道要靠象来显示,来说明,没有易象,也就难以理解卦体与易道。

易象难解,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卦体与易道,看似没有关联的象辞,其实都是与卦体和易道密切相关的。只有紧紧扣住卦体与易道,才能理解象辞的意蕴。

依据卦体与易道,我们把象辞分为卦体之象与易道之象两大类。卦体之象还可分为卦象与爻象两种,易道之象则有天道象、地道象与人道象三种。

卦象就是卦的整体形象,这多在卦辞中,部分在爻辞中,例如“豚鱼”就是中孚卦的卦象,井是井卦的卦象,鼎是鼎卦的卦象,等等。车、轮、舆、辐等等也可以说是卦象,因为卦体上就有这些东西。方位象也是卦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爻象是卦的局部形象,爻象多以男女、大小、牝牡、虚实、贫富等等,来形容爻的阴阳。

天道象多依据天干,如甲为父、为龙,己为母、为虎等。人道象多依据人道,如君子、寇等,地道象多依据地道,如有陨自天等。

总之,易象离不开卦体与易道,这里是指真实的卦体与易道,这是一条根本原则。

暂时抛开卦体与易道,单看易象,基本方法就是分群、归类,就是把经文中相同或类似的象归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元”作为一个象,经文中就有27个元字,通过比较分析,就会发现元有三类,一是甲,二是己,三是每个卦的初爻,甲叫“天元”,己叫“地元”,初叫“人元”,卦体有三元。循着三元,还可以找到三道,找到三心。卦体与易道是如何发现的呢?就是通过对易象的归类、分析。按照认识顺序是先易象,后卦体与易道,这是由显到隐,按照表达顺序则是由卦体与易道,再到易象,这是由隐至显。没有易象,无法认识卦体与易道,不掌握卦体与易道,也就不能理解易象。易象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卦体与易道。

七、周易之应用

本体与价值的意义是不同的,判断标准也不一样。本体的周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层次、三个圆圈、三个对立面等等,这是六爻卦原本的结构、样子,为什么?因为原本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价值的周易,是说有什么用处,这就要看需要。本体求真,对本体的认识是真理,否则就是假冒伪劣。价值达善,对价值的认识是看满足需要,能够满足需要是善,否则就是恶。真理只有一个,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需要是多方面的,所以价值也就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多到可以无限。这好比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只有这一个,这是本体,但小孩子的价值那就多了去了,家长说是宝宝,老师说是学生,艺术家说是花朵,企业家说是未来的员工,部队领导说是未来的战士,如此等等,对这样一个小孩子,可以说是千人千说,那种说法是真理呢?这还真不好说,只能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对本体的判断标准与对价值的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价值就是应用,有用就是有价值,没有用就是没有价值,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没有用的也不一定就是谬误。“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者的一句名言,这是把本体判断与价值判断混淆了。

易传讲“易不可远”,还讲“百姓日用而不知”,这说明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但如何运用还是看个人的需要,我从哲学的角度以为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价值观、人生观。从其它角度也是可以寻求易的应用的,好比你是一个理工女,你不就是在寻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心之间的和谐吗?这也是易的应用。记得毛主席说要把哲学变成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易的本体一旦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理解,也是会变成锐利武器,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