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风水研究专栏> 正文

快速联系

风水研究专栏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张清渊:风水理论重点(一)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作者:张清渊:南京师范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名誉院长兼教授           2023-05-22 17:16
字号:T|T
张清渊:风水理论重点(一)

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宇宙星体学、射电天文学、光学、气象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为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1.风水的整体系统原则

从整体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小环境受到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每建一座城市,每盖一栋楼房,每修一个工厂,都应当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必无后患之忧,犹如医生诊脉,从脉象之大小、滑涩、洪细、虚实、浮沉、迟数等等,就可知身体的一般情况。

风水学充分注意到环境的整体性。《黄帝宅经》主张“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肤,以草木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如斯,是事严雅乃为上吉。”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丹经口诀》中强调整体功能性,主张“阳宅须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骨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有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在旺门庭。”

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优化其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岩性、构造、气候、土质、植物及水文状况。只有当该区域各种综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协调、彼此补益时,才会使整个环境内的“气”顺畅活泼,充满生机活力,从而造就理想的“风水宝地”,整体原则是风水学的总原则,其他原则都从属于整体原则,以整体原则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现代风水学的基本点。

2.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合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壮卦》提出:“适形而止。”周朝的姜太公倡导因地制宜,《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人可长寿,鸡多下蛋。

西南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阑式竹楼居住。《旧唐书·南蛮传》曰:“山有毒草,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阑。”楼下空着或养畜,楼上住人。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

此外,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住宅,便于逐水草而迁徒。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具体的地理条件而创立的,是因地制宜的具体表现。

如旧时蒙古的平民百姓,特别是牧区的贫苦人民,其葬礼是比较简单的。人死前全家人以及其亲朋好友都守在他身边。死后,全家举哀,通常不设灵堂,不摆供献,不穿孝服,不烧纸钱,不用音乐,不给亲友发讣闻。但是几乎都请喇嘛来念经。死者没有文字遗嘱,仅口头嘱咐牲畜等遗留给某人,遗骨送至何处。倘若死于暴病而没有遗言,其子向呼图克图(活佛)求问死者之遗志,以便后代子孙遵守。

蒙古族的丧葬礼仪,经过元、明、清各朝代,七百多年中,有许多变化,加之各地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条件不同,丧葬礼仪也不一样。一般分深葬、野葬、火葬、土葬几种,其中石葬、深葬、风葬属于宫廷葬法。

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有受其他民族影响的部分,也深受宗教影响。一般来说,蒙古民族的丧葬仪式,比较纯朴,礼仪节俭,而多具有宗教色彩。

《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高坑之地,天阴自上而降,生气浮露,最怕风寒,易为荡散。如人深居密室,稍有罅隙通风,适当肩背,便能成疾。故当求其城郭密固,使气之有聚也。平支之穴,地阳自下而升,生气沉潜,不畏风吹(缺),出在旷野,虽人面无蔽,已自不觉;或遇穴晴日朗,其温和之气自若,故不以宽旷为嫌,但取横水之有止使气之不行也。此言支垄之取用不同。

《葬书》又曰:“何以言气之盛,虽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有聚。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但夷者,宜浅。”“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高坑之地落势雄雌,好龙多从腰落,分布枝蔓于数十里之间,或为城郭、朝乐、官曜、禽鬼、捍门、华表、罗星之类,皆本身自带,不可为彼既流行而余者非止也。但当求其聚处,而使之不散耳。而平支鱼龙,大山跌落平洋,四畔旷阔,其为城郭亦不过高逾数尺而已。

高垄之地为阴之象也。故言涸燥当深葬。平支之地,阳之象也,气在外弱柔而浮上,故言但夷当浅葬。

因地制宜是务实思想的体现。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适合于自然,回归自然,反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3.依山傍水原则

从世界开发国家的一些经济发达区域来看,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特点——依山傍水。不论是美国的五大湖、欧洲的多瑙河,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的里海,围绕着大片的水域,众多工业城星罗棋布。这些功能各异的工业城使得所在经济带繁荣兴盛。

从这些经济带的形成历史来看,它们无一例外的都沾了依山傍水的光。依山可以就近获得资源,傍水则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互通贸易。

依山傍水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泉源,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相适应。

现代科学已证实水有“聚气”的作用:水是吸收各种波动能的极性分子。而宇宙间所有的射线(声、噪音、电磁波、微波、光、辐射)都具有“波粒两重性”。中国风水理论认为:“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而最典型的莫过于“水环抱处”的选址。其环转回顾之处方是龙脉止聚,选址于河曲之处则以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为吉,谓之“金城环抱”。

并且,水的流速与人的血脉流速相近,对人有益。

风水学认为: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养万物。水能“载气纳气”,这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大山脉能“迎气生气”,山环能“聚气藏气”,水能“载气纳气”。因此,中国风水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山主富贵,水主财”的共识。北京为万水朝宗,南京为长江环绕,三吴甲天下而有太湖,东鲁大海外抱,楚有江汉夹。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的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其四边有秦淮河人江、沿江多山矶,从西南往东北有石头山、马鞍山、幕府山;东有钟山;西有富贵山;南有白鹭洲和长命洲形成夹江。明代高有赞曰:“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如:江西有鄱阳湖,重庆有长江及嘉陵江,而武汉、桂林、成都、梧州、扬州及台湾的台北等皆位于两条江河溪流相交汇处,此为依山傍水之风水汇聚而成之最佳佐证。

包括浙江的绍、宁、杭,福建的蒲田、泉州、漳州、福州,广东的惠州、广州、潮州、南海等,上述之城市,皆因得水而人才辈出。天津、上海、南京、南昌、长沙、西安、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兰州皆位于河流的一岸或两岸之处。而阆中、柳州之城市,是位于河曲中。而广州、泉州、宁波、大连、青岛、秦皇岛、台湾的高雄等城市皆位于海滨而辟为港口之城市。

山形讲究形象美观、生气发越,即以寓象称名,如:玉台、华盖、宝盖、宝顶、宝椅、印星、文峰、文笔、笔架、三台、锦屏、锦帐、凤凰、玉几、双鞍等。风水家以穴为中心,以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不论东西南北,只言前后左右。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这些说明“山”对于良好生态与景观,以及心理感受,即对于环境质量的完美,作用是相当大。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吉地不可无水”,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法主要是论证水的功用、利害与其形势、质量,以及水与生态环境,即所谓“地气”、“生气”之间的关系。

“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水源深长则龙气旺,而发福悠久,水源短浅则发福不远。因此在先民长期的经验累积中,得出“山管人丁水管财”的几率性规律。

4.观形察势原则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八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勘测风水首先要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凡龙脉源起祖山而发,必有干支分出,延伸玄曲、顿跌起伏、过峡束气融结成穴,并得缠护砂体拱卫而成真龙正穴之地。地理以龙脉行度正出而为贵格,如祖宗生父母、父母生子女、子女又生孙辈,代代相续、节节中出;龙脉之势亦同,行止落穴融结自有脉络可寻,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山川有真性情,气势为先。山乘秀气,水乘积气,石乘煞气,平乘脊气。山谷异形,平原一气,此山川之大势,乃山川之真性情也。

山何以独取秀气?因山之势,多刚猛顽硬,唯患不秀丽,若见秀丽之山形,亦即是真气所聚。故以峰峦之秀气为生气。水何以独取积气也?水之势,类多流走而散逸,若见诸水所积,便是龙有起、有止、有行度,起处必要聚势。如层云迭雾,合气运形,大以数百里,小以数十里,横亘绵延,或五星聚而不分,谓之聚势。如都会真气所钟。之地,万食所聚,万民所止,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位于外,形在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

《朱子语录》论北京的大环境云:“冀都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高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案,江南五岭为第三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所谓无风以散之,有水以界之。”这是以北京城为中心,以全国山脉为朝案,来说明北京地理环境之优势。

龙脉集结处有朝案之山为佳。朝山案山是类似于朝拱伏案之形的山,就像臣僚簇拥君主。朝案之山可以挡风并且很有曲屈之情。如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便可知道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诸如水源、气候、物产、地质等。

大地无形看气概,小地无势看精神。如平洋之地,阳气尝胜,故忽然起一冈阜、一山脊,谓之吉气所起,又如龙势之来,正干雄强,谓之雄龙,有自天而降、御风而行之势,乃两护送之山需要柔顺婉转,远缠远护,不与争强,则正干乃结。任何一块地形表现出来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所决定的。只于大象上察其山脉、流水的气势,认其性情,苟得生机,便成穴法。

龙不变化,不成真龙,故必金生水,或得土相生,木生火,或得水相生,两相互济,以成胎育,方结好穴。凡如一枝一派山水,则可眼前而定,至于大形大势,或以近应,或以远应,其应验固自有时。立穴以认形势为先,最为重要。

5.地质检验原则

台湾三分之二地区是山区,人口密度又大,大家只好向山区发展,山区过度开发的结果,也使得山坡地变得很不稳定,因此台湾地区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之山崩、土石流之祸害屡见不鲜。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

共之果由干板块之不想赫维用供得会馈速度出特很线:

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山坡地经由风化崩解之大大小小岩石块、泥沙、土度就变得很陡。

壤或由于山崩、地滑与落石形成河谷或坡脚堆积大量的碎屑物。这些堆积丰富的碎屑物,因为位于倾斜山麓坡上,若加上豪雨所带来丰沛的雨量,流水宣泄不良,水加上土、石混合,顺着地表而移动使重力顺斜坡下滑流动,造成滚滚土石流的严重威胁。只要土石流经过的地方,无一幸免,形成威力无比的土石流所造成的灾害。不同地质的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量及人类活动强度、滥垦滥伐、随意变更土地用途等因素,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趋势及危害。

风水区的土壤质地、色泽、含水情况也须测验。风水的沟渠也是后龙、砂山的雨水排泄所必须,故最忌讳“直冲走窜,激湍陡泻”,堂局或明堂要平坦宽畅。荫护以树木为先。树木繁茂与否和风水好坏分不开,草木郁茂、生气相随,草木不生,则地质特别不稳,容易产生山崩、土石流,生气不来不聚气,在十不葬中即有“童山不可葬”便是此理。

现代科学证明地质对人体的影响至大,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风水思想对地质也很讲究。

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云:“衡之常宁来阳立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徒。’”《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之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为各种疾病的根源。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时刻刻对人发生着影响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磁场。堪舆理论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风水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地理的干扰而影响到人。

如果在阴宅堂局有水,或地面三公尺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水质是否污染,也直接影响到风水的吉凶。如海水含有细菌、养分和其他污染物,会使泳客感到不适,此外亦会导致海洋生物污染或死亡,并使海水散发难闻的气味。水污染源来自于人类的使用不当,如工业用水及禽畜饲养场用水之不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