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堪舆大观> 中华宝地> 正文

快速联系

中华宝地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河山拱戴的洛阳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作者:王玉德           2020-06-11 16:25
字号:T|T
河山拱戴的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偏北。河南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嵩山,东部是平原,河流由西向北、东、南三而辐射分流。洛阳地形险要,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南有嵩山十八盘和龙门伊阙,北有邙山和黄河。因此,它可以西挟关陇,东压江淮,北通幽燕,南至荆襄。因此,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称其“河山控戴,形势甲于天下”。洛阳也很富庶,洛、伊、涧、瀍四水流贯洛阳平原,气候温和,适于居住。洛阳很早就有了人居住,传说其地“河出图、洛出书”,说明这里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伊洛二水的夹河地带有夏人居住的遗址。周武王看好这块地方,《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之语:“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昔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雉、伊,毋远天室。”向南可以看到伊阙、木谷、轩辕,向北可以望见太行,确实很险要。周公亲自勘测其地,绘制了详细的城市规划图,把洛阳作为陪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创了洛阳作为都城的历史。

东汉建都洛阳,规模宏大。班固在《两都赋》云:“增周旧,修洛邑,扇巍巍,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北魏任命蒋少游规划洛阳,扩大东、西、南三面的城域,气派很大。隋炀帝很欣赏洛阳地形,李吉甫在《和郡县图志》记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隋朝营建洛阳耗尽国力,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工程。洛阳是九朝故都,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后)、后梁、后唐以此为都,并且多次作为陪都。它之所以能够作为都城,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北方,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尽管后来中国政治中心南移,但洛阳一直是北方重镇。洛阳的龙脉从何而来?支脉如何缠绕?堪舆家李思总《堪舆难著》云:“洛阳即今之河南府也。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苍龙人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止于黄河之中嵩山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为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瀍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洛阳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铁滦河、涧河、瀍河等十余条河流蜿蜒其间,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洛阳的风水形势,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至于黄河之中。嵩山起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濲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稠桑弘农,好阳渚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

洛阳具有以下风水特点;

  第一,洛阳形局完整,龙脉砂水俱佳。从嵩山而来,过峡石而北,变作冈,龙入首后,分一枝结北邙山托于后,山虽不高,蜿蜒而长顿。起首阳山,远映下首,至巩县而至于黄河之中。嵩山起抽中干,起皇陵山,分出一枝至黑石关为水口,中扩为堂局,而四山紧拱,前峰秀峙,伊洛湟涧汇于前,龙之右界水也,稠桑弘农,好阳诸涧,乃左界水,流入黄河,绕于北邙之后。洛河悠扬,至巩县而与黄河合,一大聚会也。

第二,洛阳龙势强健,嵩岳秀气相望,故而敔阳少年英气勃发。洛阳自古闻名天下,京洛出少年。洛阳之龙起于嵩山,嵩山位于洛阳东南巽地,由于有涧湟之水作为嵩山之源,因而山色葱郁,秀气相望。风水认为,凡是龙之宗主强健的地方,其子孙后代必然英武俊秀,故“洛阳少年,势如云叶,随风翩翩”。

 第三,洛阳是文献中最早采用占卜式风水法进行选择的都邑。成王在丰都时,想营建洛邑,派召公去选择地址。召公首先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发现不吉,便放弃了。接着,又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的地方,得到了吉兆。又占卜了瀍水以西的地方,也得到了吉兆。于是,便派人向成王献上地图和卜兆。成王对召公相宅的结果十分满意。不过,成王并没有在洛阳建都,只把它当做陪都。直到公元前七七0年,平王才正式迁都洛阳。

                      

                                                                                                                            整理编辑:中国风水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