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风水研究专栏> 正文

快速联系

风水研究专栏

请记住本站永久中文域名:风水业协会.cn

吴铭爵:中国风水文化走向世界

分享到:
来源:秘书处           2020-06-10 08:49
字号:T|T

一、西潮东渐与东学西渐

自明清以来,在西潮东渐的同时也有东学西渐的趋势,但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风水学一直不为西方接受和认可。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潮东渐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二个时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在这两次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风水建筑文化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在第一个时期的世界文化浪潮中,风水被斥之为封建迷信,遭到了灭顶之灾;而在第二个时期的世界文化浪潮中,风水建筑义化却备受青睐。

第一次世界文化浪潮自明末开始,也就是17世纪中叶,这是“西学东渐”的开端。西方人对中国风水的真正接触,始于西方传教士采华之时。最早撰文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610年),他在1582年被罗马耶稣会派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传教史》中说:“地理师根据山陵、河流的地理位置来预知吉凶,风水师认为风水能决定一家人的健康、财运、功名成就及纪——17世纪欧秒州国》从传教士和宗教度侮蔑中国文化,将风水」子领瞎子”的“迷信”。德国传教士艾德(Ed,1838年-1908年)于1862年被巴色会派到中国广州传教,他曾任《中国评论》的编辑多年,写过许多关于中国的文章。艾德所撰《风水一中国自然科学的萌芽》于1873年在香港出版发行。他在书中写道:‘什么是风水?这个问题在近三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探讨,因为自从外国人被允许在帝国这个陌生的国家定居后,风水问题总是不断地困扰着人们。当人们买块地、建一座房子、推倒一座墙或升一根旗杆时,住在通商口岸的居民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所有这些都用看风水来解决。”上面的这些话表明了西方汉学家对中国风水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利玛窦和艾德的这些言论在西方国家的影响极大。

到19世纪中叶,英国传教士伊特尔(ErnestJ。Eitel)在1873年发表的《风水一中国古代神圣景观科学》中仍从殖民者的角度看待风水,认为“风水是一种科学与宗教混合的前科学。由于其沦为迷信,必然会走上消亡。”由于西学统治着世界的主要学术殿堂,殖民主义传教士对包括风水、中医药、针灸等中国的原创文化、传统文化极端蔑视。直到现在,仍有极少数学者站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上,比如《东方的发现》一书作者,仍把中国人视为野蛮、迷信、没有科学的代表。

20世纪初是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碰撞的一个高潮期。在这期间,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及地理学、建筑学相继传人中国。从此,学者们大多借助西学方法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整理研究,凡与西方传统学术概念相抵牾的中国传统学术,包括中医、中药与风水地理在内,往往被蔑视,甚至被斥之为迷信。在中国的学术舞台上,更是出现了“只有彻底打倒旧文化,才能建立新文化”、“全盘西化”、“阴阳五行学说是封建迷信,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科学不会说中国话”、“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更没有科学思想”等风行一时的时髦口号。北洋政府在当时世风的影响下明令禁止中医、中药和风水。风水,这一在中国流传被作为“封建迷信”、“宿命论”而不能登学术大雅之堂。殊不知,在中国还没有进入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风水便已存在了。用西学的思维模式和科学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的学术思维方式,正如过去的《马氏文邇》用英语语法的原则来衡量汉语的语言句子,认为“汉语不合语法”、“汉语不通”,同样是“汉人学得胡儿语,争向城头骂汉人”。

“文化大革命”运动以“改造自然”、“人定胜天”为口号,与风水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吉祥的目标格格不入。在“彻底清除旧社会物质文化”的口号下,大量的古城墙、古建筑、历史名人宅居被毫不留‘;以及这些建筑规划。大的破坏。以拆除北京旧城风,愈演愈烈,代之而起的是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泛滥着克隆外国的垃圾建筑,以“洋”为荣,盲目地把外国的东西放到自己的祖先牌位上,致使干城一面,缺乏地方个性、民族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比比皆是。

第一次世界文化浪潮汹涌澎湃之日,是考验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医、中药、风水等一系列与西方纯理性科学所不同的东方学术之时。东方的学术能否被世界学术之林所接纳,并成为世界学术文化之林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它就必然会丧失自身的生存空间。那么大量的古代,医、中药、风水等著述,只能落得任其放在图书馆古籍部尘封音绝的命运。

三,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罗庸教授说:;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化上有着极重要之地位,如看西洋中世纪以前的建筑(如罗马教堂),往往使人感觉宗教之崇高而自己的渺小,至近代的纽约建筑则予人以压迫的感觉。中国建筑反之,中国建筑予人之感觉则以人为主、以物为宾。任何建筑似均可玩之于掌上,尤以色泽之调和,富艺术之价值,如故都宫殿,墙基白色,上为红墙,再上为红柱黄瓦,给予人玲珑美丽之感。中国建筑不亡,则中国本位文化亦必不亡,且进而将影口向西人之建筑。”

罗庸先生把中国建筑文化存亡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运关联起来,将两者视为共存亡的一个整体,或者说中国建筑文化的存亡是中华民族文化存亡的一个指示器,这多么警醒、多么深刻!这段话写在六十多年之前的抗日战争时期,其先见之明令人至今读起来仍佩服不已。

二、风水轮流转

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至现在,世界文化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进入了另一个高潮。这一次世界文化全球化浪潮已和百年前西学东渐、世界文化浪潮兴起之初的潮动方向完全不同了。与“全盘西化”时期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批判目标的潮方向相反,当今国际上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学术刊物如雨后春笋,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风水也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受到欢1978年,西方汉学家迈耶(Maier)在《中国城镇风水》一文中曾说:“我认为我们将永远不会达到深刻理解风水的程度。”但风水仍然深深吸引着西方汉学家。法国汉学家雅克,勒穆瓦纳(JacquesLernoine)曾经说过:“如果说只有一个专题在吸引着西方汉学家的话,那么它就是风水了。”

当时,许多国际著名的科学家包括国际权威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教授及其培养出的研究风水的伊弘基博士,皆对东方传统的学术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给予了新的评价。举例如下:

1.  美国伯克利大学风水博士伊弘基定义了风水的性质。

对于风水的性质,人们可能会问它究竟是迷信、宗教还是科学?风水博士伊弘基在其博士论文中对风水的性质进行了定义:“风水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西方没有与风水相对应的概念,当然也不能按西方标准将其归类。风水是一门使自然环境概念化的独特的综合理论体系,其宗旨是通过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吉祥的环境以及怎样营建与环境相谐调的建筑实体(如坟墓、房层及城市)以达到调控人类生态环境的目的。”

2.  风水被一些西方著名学者视为“活的科学”,因此备受青睐。

西方的地学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地理思想与此不同,它不仅认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环、有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

对于中国古代的这一由阴和阳结合而构成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观,西方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总结说:“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的思想包含着宇宙间两种基本原理或力量,即阴和阳,……大多数欧洲观察家都指责它是纯粹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真正科学思维的兴起。不少中国人,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家,也倾向于同样的意见。但是我考察的是,事实上古代和传统的中国思想体系,是否仅只是迷信或者只是一种简单的‘原始思想’,还是其中也许包含有产生了那种文明的某些特征性的东西,并对其他文明起过促进作用?”

李约瑟博士所提出的疑问与思考,是值得重视的。事实上,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的这一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观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在希腊和印度发展机械论和原子论的时候,中国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

古代东西方的建筑文化思想是有明显差异的。这正如当代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ff:学奖获得者普里戈津(I。Prigogine)总结的那样:“西方的科学家和学术家习惯于从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来研究现实。而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多样性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谐调与协同。”《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AlvinToffler)在为普里戈津《从混沌到有序》一书撰写前言“科学和变化”时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部分。”西方的地理学家从理性分析的角度,用抽象的办法为各部门、各地区研究地表的状况。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司马迁为代表,则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有机的角度来认识天、地、生、人的关系。

莫斯科大学拉平娜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地理是调节人与天地之“气”并使之和谐的学术,是生态人沟通环境的活的科学。

俄罗斯科学院克留克夫院士说:“世界需要中国,比中国需要世界更急切、更紧迫。”风水将复兴,将走向新时期,将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走向全世界。

目前,国外有影响的风水地理著作主要有:

(1)   福伊希特万著《从人类学角度剖析中国的风水》,1974年在万象出版。

(2)   伊弘基著《韩国风水研究——文化与自然》,1976年由台北东方文化社出版。

(3)   杜登著《风水——地理位置选择与布局的艺术》,1983年在纽约出版。

另外,国外还有大量研究风水的论文。风水在东亚、东南亚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相信,汉学家对风水的研究会更加深入。总之,我们应当从独具特色的中国风俗文化这一视角科学地加以辨识,把自然科学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对风水进行。